第三章 粒子反應、核冬天(1 / 3)

李弗斯所領導的第七小組是同盟會組織裏最優秀的戰鬥小組,獲得過榮譽無數。而像這樣的戰鬥小組,組織中還有400多個,各個小組成員從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他們分布在全世界的各個區域執行組織下達的任務,包括對抗末世軍、招攬獨立武裝勢力、清除變異動物及人類、保護平民並建立安全區、處理核爆後遺留的輻射源及改善生態環境等。

末世軍是世界各地對抗同盟會的武裝軍事力量的總稱,他們可能是三五成群的散兵遊勇,也有可能是數千上萬人占據要地明火執仗地與同盟會對壘的大型軍事集團,他們不想再接受法律的管束和道德的羈絆,無法無天為所欲為,他們拿著武器衝一切陌生的目標開火,甚至有傳言他們還吃人肉,但幾乎每一個與末世軍戰鬥過的天選者都知道,那並不是傳言。

核爆對世界造成的破壞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就連當初那些決意發動核戰爭的決策者們也想象不到。

由於醫療科技的改善,人類壽命的延長,地球人口越來越多,在不斷探尋外星移民基地的同時,地球上的建築也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動輒數百上千米的摩天大樓在城市裏櫛比鱗臻,而這些貌似美觀的建築在核爆的衝擊波前就像暴風驟雨中的棉花糖一樣脆弱和不堪一擊。

核爆的一個副產品是輻射塵,在大戰發生前,許多科研人員及學者曾預言一旦發生核大戰,核彈燃燒建築物產生的煙塵與微小的輻射塵一起飛上天空,在對流層及平流層形成厚厚的塵埃雲,遮蔽並吸收太陽光,地球將陷入漫長的核冬天,地表會有三十攝氏度以上的大幅度降溫,而這一現象將持續幾年。

另有一部分人對核冬天理論嗤之以鼻,認為這完全是杞人憂天,是反戰人士宣揚的一個聳人聽聞的謬論。有專家指出,以當時所有有核國家存儲的核彈頭數量(包括後來聲稱已經銷毀但實際不減反增的美國和俄羅斯冷戰期間生產的巨大當量的原子*彈及氫*彈),尚不足以對地球及人類形成毀滅性打擊,伴生的輻射塵就算能上升到平流層,也根本不能遮擋住太陽光,而對流層的塵埃雲結合低空的水分將會以黑雨或黑雪的形式降落下來,這對現在已經視沙塵暴和酸雨如家庭便飯一般的人們來說根本就無關痛癢,更不必恐慌,核冬天就算形成,也僅能維持幾個小時而已,不足為慮。

這種思想其實非常危險,隨著這種思想的普及,人們對核戰的恐懼感逐漸麻木,取而代之的是對各方越來越得寸進尺的核措施報以寬容的態度,不得不說這也是引發核能戰爭的一個誘因。

結果當核冬天真正到來的時候,在爆炸、衝擊波、火災、輻射下幸存的人們發現,之前的兩種假設都錯了。

由於超級核的被發現和分離,使得冷聚變成為現實,粒子能也正式取代石油天然氣和煤,人類步入粒子時代。而中國高能物理學家鄒獨峰的開放性實驗,讓粒子技術摘下了神秘的麵紗,也讓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擁有了獨立製造粒子武器的能力。

當然,鄒獨峰的初衷是造福人類社會,並強迫各國簽署了《不製造粒子武器條約》,強調使用“鄒氏聚變”的任何團體隻能將其用於生產建設、交通運輸及日常消耗,不得用於製造武器。不過顯而易見,人們並沒有遵守這個什麼所謂的《不製造粒子武器條約》,就像當初人們沒有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一樣。

全球性的核戰爭,更高質量的核能,更大當量的炸*彈,更廣闊的覆蓋範圍,更強大的殺傷力。17天,讓地球變成了地獄,到處是一片火海和濃煙,大部分人連慘叫都沒有發出就與人類曾經有過的文明一樣化為烏有。

戰爭最開始,幾乎每一天都有幾個重量級的超級大城市被摧毀,這些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於一體的城市是最優先的打擊目標,北京、紐約、莫斯科、倫敦、巴黎、東京、上海、日內瓦、多倫多、華盛頓、洛杉磯、香港、柏林、悉尼...... 然後是二線城市,然後是邊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