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炁是古中國道家的說法,意思是萬物之源、萬物之始,鄒獨峰願意相信,不會有比元炁粒子更小的微粒子了。
可以這麼說,鄒獨峰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更改變了未來。他對人類的貢獻與牛頓愛因斯坦相比也猶有過之,想象一下,一個不需要擔心能源枯竭的社會,一個不會再為搶奪資源發動戰爭的社會,一個沒有了饑荒和貧困的社會,是多麼的令人神往啊!
中國由於掌握著粒子技術,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至原曆2055年,中國的GDP已經是第二大國美國的六倍以上,占世界GDP總量的52%,據費米公司給出的財政數據報告分析,僅原曆2055年這一年他們公司出口歐洲的粒子電池,就達到了62萬億美元,是美國GDP的1.2倍。
費米公司全稱費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為了紀念物理學家費米及其實驗室而建立,但卻是完全由中國運營和控股,主要經營製造由粒子聚變衍生的各種產品,包括粒子電池、粒子芯片、粒子存儲等,並聘請鄒獨峰為公司首席技術顧問,開始著手開發引力通訊、引力數據傳輸等等。
不過,中國似乎並沒有做大國的覺悟,秉承著中庸的傳統,不幹涉他國內政,對做世界警察也毫無興趣,不像美國那樣甘之如飴,中國隻是埋頭發展,悶聲賺錢。
鄒獨峰隨後在征得中科院和中南海的批準和同意後,做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決定:開放粒子聚變技術!
盡管人們還是管粒子能叫做核能,把粒子反應稱為可控核聚變,但這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性質,不同的級別。
粒子聚變技術是劃時代的科技產物,它讓“鄒氏聚變”走進了千家萬戶,讓每個平民都享受到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帶來的高效和便利。
比如費米公司生產的第二代粒子電池,雖然不能像鋰電池那樣反複充電使用,是一次性產品,但容量卻是鋰電池的無數倍,一塊指甲大小的粒子電池,大概可以供給一個用戶家庭正常用電30年以上,而且隻要有需求,這種電池可以做到微米級甚至納米級,這對航天和太空探索領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當然,粒子電池的售價也是昂貴的,一塊普通的家庭版粒子電池,需要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兩年的全部收入,不過與它帶來的便利和實惠相比,這個價格已經是非常劃算了。
粒子技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潤,壟斷粒子技術就相當於掌握了世界經濟命脈,而開放粒子聚變技術,就相當於放棄了無數的金錢。
眾所周知,中國原本就是一個超級大國,無論是從版圖還是人口看來都是,而後來借著粒子技術迅速崛起,已經到了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曆史上也從未有過如此強大的國家,無論是唐宋,還是忽必烈的元,抑或大英帝國、美利堅,如果任由中國繼續如此發展下去,不知會有多麼可怕。但中國僅僅是在經濟和科技上稱霸了世界,軍事上並沒有也從來沒有稱霸過,所以深受道家儒家影響的中國人覺得應該急流勇退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富了當然要兼濟一下天下。
最後,鄒獨峰憑借《不製造粒子武器條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人們雖然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但還是感覺比當初頒給奧巴馬來得更實至名歸一些吧,至少他沒發動過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