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妃侍奉左右為親信,且還幹預朝政。就是文德皇後在世時,也不曾有過這般。李柯話音落之後,旁邊諸位官員皆是噤聲了。各有心思地紛紛轉頭看向溫青梧。
旁邊的民眾隔得近的,耳朵尖,也聽到了李柯的話,大膽的叫囂起來,帶著新奇和好事者的稀奇。宮裏頭的娘娘勒!誰見過?都說沉魚落雁傾國傾城,見一麵都是這輩子修來的福氣!
李柯被旁邊突然而起的輕薄之聲逗得皺了皺眉,轉頭看了過去。溫青梧順著看了過去,隻見個滿臉胡腮的大漢帶著幾個年輕人起著哄。
楊恭仁旁邊的洛州刺史察覺到李柯的不悅,趕緊朝著旁邊的官兵頭子使了個眼色,那些圍觀的民眾頓時被嗬斥著推開了好幾丈外。
“才人不必在意,這些個都是外頭竄進來的流民,官府看得嚴著呢。”楊恭仁看著溫青梧瞧著那一群人,開口道。
這話聽在溫青梧耳朵裏卻是起了意,“流民?這些人不是洛陽城的人麼?”
若是平常的後宮嬪妃,就是四妃之中,楊恭仁可能也就是隨口敷衍著回了。但此次他卻不敢掉以輕心。
誰知道是不是皇上的耳朵呢。
“才人說得對,這些人並不是河南府的人,更不是洛州的人。”楊恭仁說著,指了指山丘上搭建的屋棚,“這些屋棚是按照洛陽城每個坊來安置的,西北這邊有安置點,東南那邊也有安置點,全洛陽城共有七個安置點,這一處便是最大的。”
安置是按照所屬區域中的官府統計的人戶數來修建的屋子,小棚十戶一間,大棚二十戶一間。”
楊恭仁說得很慢,生怕溫青梧聽不懂似的。溫青梧聽著點了點頭,“那這些棚子都按照洛陽人數來搭建的話,外頭來的流民又哪裏能安頓?”
楊恭仁回:“就是沒有地方安頓呢。”他說著,抬著的手臂指了指另一半正在搭建的棚子,“那邊本是官府的臨時落腳點,但後來湧入的流民太多,就騰出來了。這不,正修著,等修起來就是安置流民的。”
溫青梧思索起來,她環頭一掃,目光從旁邊搭建好的屋子旁邊掃過,又看向另一邊正搭著的棚子。那些搭著棚子的工人穿著的都是洛陽城普通百姓的衣裳,來來回回做著工修著屋棚。
“那些修建屋棚的,是洛陽城的百姓還是流民?”溫青梧問道。
楊恭仁順著看去,“都是洛陽城的原住百姓,登記在冊。他們領的物資對應著要做的工,不僅現在,洪水退過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去仰仗這些百姓,這樣才能很快的重建洛陽城。”
那搭建棚子的地方還有來來回回的婦女在提著桶子或是抬著木頭。通常女子都會在這之後問一句可有涉及婦孺。楊恭仁都想好了要怎麼去回答了。
官府都是有規定的,男子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都要做工。這些婦人是自個兒願意去幫自己男人的,想要早些做完手裏那份工再多做一些換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