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2 / 3)

偷運很好理解,就是不付關稅了。就等於是原本應該交給國家的錢現在不用交了。但是這個風險很大。一旦被查實,可能這輩子都會被禁。

那另外一個牟利的手段就是賣假貨。

他的想法是,他現在有實體店,有正規渠道購進的葡萄酒。他可以在裏麵夾塞著賣一些和進口葡萄酒很像的假冒酒。這樣利潤就來了。

而製作假冒葡萄酒這種,已經超出勾兌的範疇了。而是用各種添加劑等等,製造出和正宗葡萄酒口味、口感一致的“液體”。顯然,精通這種“工藝技術”的人,就是張偉了。

經過這幾年的磨練,張偉已經嫣然變成了這方麵的行家了。他不止認識很多這方麵的化學奇才,就算是讓他自己配一點“料”出來,他也能弄出個一二三的八九不離十。而這個人就是想讓張偉替他來“製造”這種假冒的葡萄酒。

思路很清楚,方向很明確。葡萄酒老板要的是張偉的技術。而因為小作坊被查封的事情,張偉短時間裏也要避避風頭,自己再開廠是不太可能的,至少這段時間是不可能的。正好這個機會,他可以躲在幕後,當一個“供應商”,所有銷售和風險都由葡萄酒老板來承擔,這也是他最願意看到的局麵。

就這樣,張偉花了好幾個禮拜,終於研究出了和葡萄酒老板賣的正規葡萄酒差不多口感的仿冒葡萄酒。

一瓶正規的葡萄酒在澳大利亞的售價大致也就2歐至3歐。按照整數來算,成本也就20至30人民幣之間。而進到國內,包含關稅、消費稅等其他附加稅,這一瓶的成本至少翻個倍。

原本這些進口的酒是可以賣得貴一些的。但是因為淘寶這種線上價格戰的打壓,葡萄酒老板這邊很難有利潤。原本198的價格硬是被他壓倒了98元。而線上優惠價隻有68元。一瓶酒賣掉可能隻賺個十幾塊而已。

這樣微薄的利潤,根本不足以支付實體店的租金,以及自己日常經營的開銷。

所以,葡萄酒老板才想到這一出。

有了張偉“技術上”的支持,葡萄酒老板徹底將兩種葡萄酒給劃分了開來。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是正規的葡萄酒,有正規的入關檢驗,以及繳稅手續。這部分,他是當正品賣的。這部分酒瓶的價格是以原價198且不打折的方式銷售。雖然這樣一來銷售量會大大降低,但是他不在乎。在他看來,他的主要利潤來源並不是這批正品葡萄酒。這批正品葡萄酒隻是他的障眼法和煙霧彈。

真正的利潤來源,是張偉的這瓶仿冒酒。

張偉的這批仿冒酒,就是用最廉價的國產葡萄酒,勾兌上各種添加劑,以製造出和進口葡萄酒一樣的口感和品質。國產的廉價葡萄酒的成本一瓶隻有個位數,就算將所有添加劑的成本加進去,也不會超過5塊錢。

張偉的技術已經能做到出神入化,除非是專業的品酒師或者上化學儀器,否則普通人根本吃不出仿冒和正品的差別。唯一不同的是,這些仿冒的葡萄酒畢竟是勾兌的,所以不適合久藏。而正品的葡萄酒是時間越長,味道越香的。

為了做得逼真,葡萄酒老板還特地從澳大利亞那邊進口了酒瓶。酒雖然是勾兌的,但是酒瓶卻是原裝的。如果不上儀器,光靠外包裝的檢驗是根本分不出來正品和仿冒品的。因為仿冒品和正品用的是一樣的包裝。

而對外,葡萄酒老板宣傳的則是:某某某酒莊的一級葡萄酒,198元一瓶。而同酒莊的次級葡萄酒,口感和品質和一級葡萄酒相差無幾,但是由於工藝和封裝的差別,不適合久藏,價格也更加親民,隻要68元一瓶。

這番宣傳話術說的是完美無缺。因為宣傳中已經說了,口感和平時的一級葡萄酒,也就是正品相差無幾,潛台詞就是在表達,這批所謂的次級葡萄酒(仿冒葡萄酒)口感不如一級葡萄酒(正品葡萄酒)。就算有人真的喝出口感的差異,也完全拿不住把柄。就算有人要追根究底地調查,他也可以拿那些正規進口的葡萄酒作為擋箭牌。

於是乎,張偉就這樣,和人合夥搞起了仿冒酒的買賣,一直幹到至今。

看望之後,我往下又望了一眼。我發現,因為我此時是自負的權限,所以我竟然可以直接看秘密寶箱裏的東西!

這有些讓我驚訝,順便感歎了一聲:“權限真的是個好東西。”

我打開來看了一下,事情也和以往的套路一樣,是一個人生的汙點。

其實張偉的這個汙點,在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就是在他製作那些廉價烤腸的期間,因為肉的品質很差。為了能達到不變質的目的,在食品添加劑裏,張偉加了很多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主要指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狀,味微鹹,易溶於水。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廣泛存在於人類環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人體內硝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還原為亞硝酸鹽,N-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質。亞硝酸鹽外觀及滋味都與食鹽相似,並在工業、建築業中廣為使用,肉類製品中也允許作為發色劑限量使用。由亞硝酸鹽引起食物中毒的機率較高。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3克導致死亡。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在導致內源性亞硝化條件下攝入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亞硝酸鹽具有防腐性,可與肉品中的肌紅素結合而更穩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業被添加在香腸和臘肉中作為保色劑,以維持良好外觀;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狀芽孢杆菌的產生,提高食用肉製品的安全性。但是,人體吸收過量亞硝酸鹽,會影響紅細胞的運作,令到血液不能運送氧氣,口唇、指尖會變成藍色,即俗稱的“藍血病”,嚴重會令腦部缺氧,甚至死亡。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在烹調或其他條件下,肉品內的亞硝酸鹽可與氨基酸降解反應,生成有強致癌性的亞硝胺。如果食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醃製肉製品、泡菜及變質的蔬菜可引起中毒,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很明顯,這是一個食用量的問題。

亞硝酸鹽是被允許使用在食品中的,雖然是致癌物質,但是隻要控製在食用範圍內,其實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

但是,這裏就存在了兩個問題。第一,張偉這邊在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時候,顯然沒有控製好量。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和色澤,他明顯是使用過量的。第二,這些烤腸,特別是提供給學校周邊的廉價“迷你烤腸”,價格非常便宜,即使是學生也買得起。第三,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沒有自製力。因為好吃、口味重,所以會不厭其煩地去買這些不健康的小食品。第四,小孩子的身體抵抗力和恢複力明顯沒有大人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