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1 / 3)

雖然張偉是賺了第一桶金,但是要買下一條成熟的工業流水線,這個資本要求還是太大了。

於是他去盤了一個小作坊,開始搞起了低成本的食品加工買賣。

現在這個小作坊,和之前那個流水線可謂是天差地別。

原先那個流水線,有成熟的作業流程,完整的食品安全規定,以及正規的廠房和員工。

而此時的這個小作坊,先不說周圍環境如何,落後的作業方式,以及純手工或是半手工的操作流程,不管是安全性還是效率,都遠遠低於之前那條流水線。

但是,此時的張偉已經完全改變了最初的觀念。

此時的他,進的原料是最差最差的豬肉。隻要不是死肉和病肉,要怎麼便宜怎麼來。至於添加劑,他也開始購買那種用蛇皮袋裝的來路不明的調料。

這些調料名字都很好聽,比如說“一鍋鮮”,“一勺香”,“滑嫩粉”,“全鮮粉”之類的。聽名字,就能非常簡單地了解到這些調料的作用。但是這些調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配料表。

沒有配料表,沒有安全檢疫之類的蓋章,甚至連生產商都沒有。如果不是袋子封麵上印著“什麼什麼粉”的字樣,還真有可能把這當成一袋石灰。

就用著這種東西,還有簡陋的設備和人工,張偉仍然生產出了像模像樣的產品。

張偉這次的營銷策略,和之前完全不同。

之前流水線生產的香腸什麼的,都是掛靠在廠房的品牌上的,除了相關資質、證件齊全之外,品質也是相當高的。這種香腸的流向,除了餐館、酒店之外,還有就是正規的百貨超市或者肉鋪。簡單來說,都是一些擺的上台麵的地方。

而此時,張偉生產的這批香腸。大一些的,送往那種夜市或者小攤販那裏,就是你街邊經常看到的烤腸或是什麼。而小一些的,則被包裹成了一口大小的零食,被送到了學校門口的那種受小學生歡迎的小食品商店裏。

從這些肉的去向就可以發現,這次的銷路比之前低了很多。

因為張偉知道,內行的人隻要看一眼這些肉,就基本知道這裏麵的情況了。所以他不敢往那些正規的餐館、酒店裏送,況且他也沒有正規的銷售資質。所以,他的這些包裝精美的“三無產品”隻能銷往剛才所說的那些小地方。

別看這些“三無產品”便宜又上不了台麵,但是消耗量卻是巨大的。因為成本低,所以張偉賣出去的定價也低。這就非常受那些小商小販的喜歡了。而且,低廉的價格,使得那些小學生口袋裏微薄的零用錢也能買得起。

光光一個烤腸的店,一晚上就要賣掉20根,一天下來至少賣掉30根。這十幾條街下來有七八家這樣烤腸的店,一天下來就是200根的消耗量。更有那些賣早餐和西餐的店,也願意進張偉的這些香腸。

因為之前張偉有過流水線的生產經驗,配方他也保留著,所以調製出來的口味比起一般性的原生肉,反而要好吃很多。經過擠壓和攪拌的烤腸肉,也吃不出原來廉價肉的粗糙和幹澀。這幾家店麵加起來,每天也要120根左右的消耗量。

至於學校門口的那種小商店裏,消耗量更是誇張。拇指大小的“迷你烤腸”,一塊錢一根,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張偉一般都是一箱一箱發貨的,每一箱裏基本上是50包到51包的樣子。一家小店基本上兩天就能銷掉一箱。附近幾條街一共有兩家小學,兩家初中,一家高中,這五家學校的學生們的消費能力是驚人的。僅僅一天就能消耗掉至少兩箱“迷你烤腸”。

雖然本小利薄,但是架不住如此大量的消耗量。一天天的滾,小額的利潤也能變成巨大的財富。沒過多久,張偉就把之前的投入全部收回,還變本加厲地賺了更多!但是,這種情況也好景不長。沒過幾年,街道等就接到上頭通知,要進行食品安全整治,特別是針對食品藥品添加劑的管理。

張偉的小作坊一下子就收到了打擊。

再加上這幾年張偉賺的盆滿缽滿,也收到了很多人的妒忌。畢竟,蛋糕就這麼大,你多賺了,就意味著別人少賺了。

小作坊本來就不規範,接著這個機會,正好同行裏有人報複,就趁機舉報了張偉。

上頭也是想拎一兩個案子出來,好做做典範,順便當做績效往上報。無疑,張偉的小作坊不管東南西北都撞槍口上了。

但是,有了上次的經驗,張偉這次反應是極快的!他不僅立刻關掉了小作坊,一夜之間清理痕跡,並和所有的客戶都瞬間斷絕了往來。與此同時,他還將資金全部卷走,一毛錢都沒給銀行留下。這也導致上頭的人在凍結張偉的銀行賬戶的時候,竟然發現裏麵隻有0.06元。

因為逃得快,所以張偉並沒有受到什麼波及和影響。隻是這烤腸的生意怕是不能再幹了。

靠著之前套出來的資金,張偉也算是小有資產了。但是他並不敢揮霍。因為他明白一點,這點錢,正常的吃穿用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想東山再起,這點錢還是不夠買一整條完整的流水線設備。如果他還想繼續賺錢,而且是在這一行裏賺錢,那就必須留一點資金在手裏。否則到時候機會送上門來了,自己連個設備都買不起,那還靠什麼掙錢?

然而,張偉是幸運的。因為他這幾年的運作,給他留下了不少的人脈。很快,閑置在家的他就被人找上了。找上他的是一個做葡萄酒生意的人。

這個人也是二道販子,在市內有一個小小的葡萄酒專營店,在海外有自己的葡萄酒渠道。

多年的經曆讓張偉也小心謹慎,他先是了解了一下這個人的底細。這個人在市中心一個很不錯的商圈的地下二樓租了一個非常小的鋪位,鋪位有多小?兩邊的掌櫃擺好,中間能留一個人進出。總體的麵積,就和一個正常的住宅的那種帶浴缸的衛生間差不多大小。

即使是這麼小的一點豆腐幹大的店鋪,每個月也要上千的租金。畢竟這個商圈是非常高級的商圈。

那人在這裏租一個鋪位,並不指著能賣出多少葡萄酒。他隻是想借著這個商圈提一提名氣。畢竟,一個完全沒有實體店的二道販子,跟一個在豪華商圈有實體店的賣家,其檔次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的貨品也能開出更高的賣家。雖然他的絕大多數生意是在線上進行的。但是他會鼓勵客戶來門店提貨。這樣一來,明明是不怎麼值錢的普通葡萄酒,經過他這麼一包裝,借著商圈的消費層次,也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但是,賣“真貨”其實真的不怎麼賺錢。雖然海外的售價很低,但是經過正規渠道進來的葡萄酒,要付各種關稅、消費稅。各種各種的費用累加起來,到了國內其實價格就不低了。如果想要賺錢,無非就兩種途徑。一個是偷運,另一個就是賣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