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卻並不動情,鄭重的說 “大哥昔日東城賜米之恩,瑜永生不忘。”
“公瑾,你,你何必這樣說”
周瑜搖頭“當初若不是你慷慨贈糧,那幾百子弟恐怕就做鳥獸散,那還會有我東吳日後虎狼師。人都說杯水之恩,湧泉相報。大哥待我之恩,萬死也報答不了。”
“公瑾哪裏話。你我相知多年。老實說,當日我看準你非常人,才肯借糧與你。你周公瑾不負我望,終成我東吳柱石,國士無雙。那囷米算的了什麼,隻望你能保重身體,重振聲威,保我主公大業,保我江東萬民安樂,如此,便是我主公大幸,江東大幸。”
周瑜見他如此誠摯,也是感動,一雙鳳眸已是含著水色“大哥所言,何嚐不是瑜之夙願,隻可惜,我中途而別,不能與兄共圖大事了”
魯肅何曾聽過周瑜說過這樣消極的話,騰的坐直身子,高聲道: “公瑾你正當盛年,春秋鼎盛,好生調養,未必不可痊愈,何必作此不祥之聲。”
周瑜苦笑著搖搖頭“我何嚐不想,初始也覺小小傷病算不得什麼,可惜命不由人。”說著這,頓住不語,片刻,眸光一閃,慨然道:“壽數長短不由人,隨它去吧。大事卻不可不圖。大哥定要助我。”
魯肅也是精神一振,知他要說的話至關重要,正容端坐,恭耳細聽。
“大哥聯劉抗曹的方略與我多有不和。”見他要辯解,周瑜將手一擺,繼續說“大哥三分天下的想法,瑜恐怕是聽到的第一人吧?那時我是如何說的?”∮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魯肅見他提起前塵,想了想,道“那時,你說我老成謀國。”
周瑜點頭“那大哥可知我後來為什麼不同意你孫劉固好的決策?”
魯肅疑惑的搖搖頭。對這件事,他也一直心存疑惑。他與周瑜相識不久便與他提過天下三分的構想。當時言道“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今之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周瑜當時聽完,擊掌大笑,讚說“大哥老成謀國,國之棟梁。”,也為此積極向孫氏弟兄推薦自己入府,可不知為何,赤壁戰後,周瑜卻對連劉抗槽頗多牽製。今日見他主動提起,便躬身細聽。
周瑜攏了攏上身袍服,道“所謂,時易,事移。大哥當日所言不差,可現在卻與那時情形不同。”
“如何不同?”
“那時曹操勢大,獨據北國,劉表懷柔,固守江南,而我孫吳,初設江東,百廢待興,隻能據守江東以圖天下,可赤壁後,天下局勢已經不同。曹賊新敗無力南顧,劉備弱小尚不足慮,我們若能趁此天賜良機,進西蜀,奪益州,占長江天險,與那曹賊共統天下也未可知。”
周瑜說到這裏,臉上泛起一陣潮紅,瘦削的臉上也似乎恢複了昔日神采,鳳眸炯炯,光彩奪人。
魯肅也被他情緒所感,周身熱血,擠壓著胸腔,好似要爆裂一般,可想了片刻,終是平靜下來。
懇切的對周瑜說“公瑾之誌有如皓月,可治國大事,還是該持重穩妥,徐徐以圖才好、”
聽他這麼說,周瑜露出失望之色“持重穩妥固然好,可兄該知道,江山險中求,若是不能趁此良機壓住劉備,奪取西川,日後恐再無這樣機會。此等良機,我若不圖,他人必圖,倒時悔之晚矣。”
說罷,好像周瑜麵上潮紅已退,剛剛還神光充溢的雙眸已經顯得黯然。
“公瑾”魯肅突然覺的不忍“公瑾可有良策?”
聽他這麼問,周瑜麵上又綻出光彩“我有一方略,想了快一年,本是誌在必得,如今”說到這,卡了一下,又接著說“如今,我雖未必能夠看起成事,到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何法?”
“借道伐虢”
“借誰的道,伐那家虢?”
“借劉皇叔這條登天路,伐益州這家定軍虢”
“你是想假借孫劉聯盟之名,借劉備兵馬,西進蜀地?”魯肅被周瑜這個大膽的想法震驚了。周瑜的念頭他不是完全不知,可並沒想他思謀的已經這麼久,連如何入蜀,如何帶兵都濾過了。
“可,可劉備豈能借兵與你?”
“不借如何?他又敢如何?”周瑜狹長鳳眸透出一股冷傲的鋒芒,孤高中透著輕蔑“此次西進,他若讓路借兵糧,日後我許他太守之職,否則,順便掃了他也未可知。”
魯肅身子一軟,跪坐到塌上“公瑾,你可知這樣的後果。”
周瑜鳳眸餘光中,掃到他這副失魂落魄的模樣不禁大笑“大哥來吳時,江東依然初定。可知我與伯符渡江,寸地未有,塊石皆無,這片土地,這片山河,哪一處不是血肉染過?那時哪裏想過什麼後果。戰則生,敗則死,僅此而已。想我周瑜也算世家,若圖安逸,隻要成人,左右脫不了官位加身,之所以追隨孫氏至今,一為全兄弟情誼,二為遂我建功立業的心願。少時讀書,我便對那沙場揚威,開疆拓土的將軍心生向往,總想有一日,自己也能夠名揚史冊,建立功業。如今可謂老天成全,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