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隨玉說是教周暄管家,其實最初也隻是教周暄在一旁看著。
楊氏想讓路隨玉教導周暄,就幹脆將管家的權力盡數給了路隨玉,讓路隨玉隻管大膽去教就是了。
周暄極為認真,看路隨玉吩咐下人,查看庫房,與親戚朋友來往等等。
路隨玉看她是想認真學,心下一軟,開始讓周暄自己上手。
有時,路隨玉也說起路家的狀況:“路家跟咱們家不一樣,你以後就會知道了。爹娘過世的早,又沒有正經的長輩。你進門以後,就是當家太太。征征是男人,對內宅之事,肯定不大上心。以後啊,家裏的事,都要你多多費心了……”
周暄點頭。
——路隨玉說的回數多了,周暄雖然依舊會感到羞意,但已不像最初那般,隻要一聽見這種話,就臉紅耳熱,恨不得掩耳疾走了。
路隨玉暗暗點頭,繼續說道:“是了,征征跟著舅公遊學,習得了一些怪毛病。他不大習慣丫鬟小廝照顧,許多事都喜歡親力親為。我猜著,他可能是對外人不大放心。日後,你進了門,多挑選些聰明伶俐的人兒給他……”
“啊?……”
“他每日在外麵都夠忙碌了,怎麽還能回到府裏再費神?”路隨玉笑道,“再說了,你就不心疼他?”
“嫂嫂!”周暄頓足,“你欺負我……”
——說到底,她還是未出閣的姑娘,麵皮子薄。路隨玉的調侃,她聽了仍會忍不住羞窘。
路隨玉笑了笑,又嘆了口氣:“暄兒,征征命苦,過去受了很多罪。你將來一定要待他好一點,再好一點……”
這樣,她才會安心些,路家才算不虧欠路征。
——當然,也許在旁人看來,路家根本就不曾虧欠過路征。是路家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給他富貴身,讓他平安長大,有哪裏對不住他了?
可是路隨玉不想這麽想,她想和路征當親人。
見嫂嫂眼中淚光閃爍,周暄楞了楞,卻還是點了點頭:“嗯,嫂嫂,我記下了。”
——她肯定會對路征好的啊。
路隨玉教著周暄,周暄自己也學著。可是路隨玉對成果仍然不大滿意。
怎麽說呢?誠然周暄是個很聰明的姑娘,一點就通,也很有主意。可是路家的情況,到底是和周家不同的。
公公周恕生母不詳,婆婆楊氏又是貧民出身。所以周家雖是尚書之家,又是王侯之後。然而細細比較起來,並不是非常重視規矩。
——當然路家的規矩也不算重。況且,路征頭上沒有長輩,周暄真嫁過去,不會有長輩為難她的。
但是路隨玉作為路家的姑娘,還是希望周暄能接近完美的。畢竟以後路征和周暄在旁人眼裏,代表的就是路家。
路隨玉想了想,她忽然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也許她可以帶周暄去路家,去真正接觸了解路家,提前上手,提前熟悉。
她越想越覺得這主意好。
——她提前教會了周暄如何打理路家的事務,等將來周暄嫁到了路家,也不至於手忙腳亂。而且,另一方麵,則是出於私心了。
路隨玉對路征的感情微妙,她想幫幫路征,讓周暄到路家去,總能見到路征的,可以緩解一下路征的相思之情。
打定主意後,路隨玉就去跟楊氏商量。
她的理由自然是光明正大的,道理也說的通。怕楊氏不答應,她還特意說道:“母親放心,對外就說是我要回娘家去小住,不會損了暄兒的名聲的……”
——路隨玉心說,小姑子現下也沒什麽名聲可言了。之前傳得與那小宋探花傳得沸沸揚揚,後來又忽然被皇上賜婚給征征,更是人人議論。
雖然說後來的賜婚讓不少人淡忘了之前的與小宋探花的流言,但是周家姑娘的名頭可以說在京中是人人皆知了。
路隨玉又道:“周家和路家還是不一樣的,不如讓她一開始就按著路家的來,也省得日後慌亂……”
楊氏略一思忖,有些意動。
其實隻要行事妥當,就不會有事。而且路征又沒有長輩約束著,年紀輕輕的,偶爾讓他們見一麵也好。
路隨玉又勸說了一會兒,楊氏終是點頭同意。
———————————————————————————————————————
此事周暄竟是最後一個知道的,直到嫂嫂對她提起,要她收拾一下去路家,她才訝然:“什麽?”
路隨玉又將先前那套說辭拿出來對周暄說了一遍,末了,又對周暄眨眼:“也許你還能見見征征呢?”
“可是,不大好吧?”周暄下意識道。
“母親也同意了的。”路隨玉笑道。她想著,說出楊氏同意了,想來周暄不會再拒絕。
年輕的小姑娘,誰不想多見見自己的情郎?
“娘也同意了?”周暄更吃驚了,娘親竟會同意麽?人還沒出閣,就到夫家去,管理家務,被人聽說了,肯定要說她手長,手都伸到未婚夫家去了。
這怎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