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程度之後,羅馬皇帝這就趕緊派軍隊去鎮壓,而且這次羅馬皇帝的大軍以絕對的數量優勢,這就將這些人以非常血腥的辦法屠殺了一大半有餘,至此巴高達的戰士們這就轉移到了西班牙,繼續進行著鬥爭,因為羅馬皇帝與貴族乃至富人們,依舊是把平民乃至奴隸們當成會說話的工具,所以羅馬的皇帝貴族乃至富人們依舊是繼續剝削平民,過著他們窮奢極欲、荒淫無度的生活。
可是要以我們今天的概念而論,羅馬的軍隊其實在殺他們自己人,因為羅馬的軍隊也是從平民中強行征集來的,但是這些被強行征集來的士兵們,他們也有著自己的苦衷,因為不幫皇帝殺害平民,或者幫皇帝貴族與富人們燒殺搶掠,他們自己都就得死。所以這最終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這種形式的國家製度,簡直就像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再也走不出來了一樣。這也正是欲望和金錢改變了世界最好的例子。
而這天是公元三一二年的一天夜裏,正在為第二天的大戰而憂心忡忡的君士坦丁,他站在羅馬附近的米爾維亞橋上眺望星空,突然,他就看到蒼茫的天空中出現了奇怪的圖案,是四個火紅色的十字架,還伴隨著這樣的字樣:依靠此,你將大獲全勝。
可是這給我們的感覺吧?就像是一個被傳至麵目全非的神話故事,是那麼遙遠而虛幻,所以這到底是真是假,或許也隻有君士坦丁他自己一個人明白。不過我們不要管這到底是真是假,反正目前的君士坦丁是決定第二天為大戰付出一切的就行了。
現在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君士坦丁到底是什麼人,君士坦丁是個私生子,出生於公元二八零年,他的父親是位著名的將軍,後來被士兵們擁立為奧古斯都,他的母親是一位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的小時候並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教育,所以隻是懂得一些希臘文而已。在君士坦丁十幾歲的時候,他就隨著他的父親從軍,參加抵禦外族入侵的戰爭。
而因為君士坦丁很是有勇有謀,在戰場上盡顯他的與眾不同,所以很快就成為了一名比較高級的將領。公元三零六年,這個時候他都二十六歲了,而他的父親這個時候死了,所以君士坦丁就繼任了他父親的奧古斯都。這個時候羅馬就出現了兩個奧古斯都的局麵,君士坦丁他是西部的奧古斯都,東部的奧古斯都是李基尼烏斯。
公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與李基尼烏斯在米蘭會晤,也一起共同的頒布了米蘭赦令,米蘭赦令是: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歸還以前沒收的財產與教堂。從此,基督教由受迫害的秘密宗教轉變為受到高層保護的合法宗教,也迅速的就在羅馬帝國中傳開。但是此後君士坦丁卻與李基尼烏斯為了爭奪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權,進行了非常血腥的大戰,死傷無數,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血流成河,羅馬的平民們都是他們兩個的棋子而已,也似乎都是他們兩個眼中那會說話的工具罷了。
雖然君士坦丁和李基尼烏斯為了爭奪權力,瘋狂的利用平民們的生命進行對殺,但最終還是君士坦丁勝利,而這一爭權的整個過程,我們也可以認為就是羅馬帝國裏的超級內戰,死傷無數的超級內戰持續了十年左右,至此君士坦丁就得到了羅馬的最高權力,也就是重新統一了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在得到了全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權之後,卻在行政、軍事、宗教等等方麵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這都是為了以加強中央集權的專製統治。其實我們之前一直聊到中央集權的專製統治,可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就是隻有一個統治高層,也可以說隻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其他地區根本沒有任何說話的權力,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而且君士坦丁首先為了鞏固這種中央集權的專製統治,這就先是取消了羅馬帝國的四帝共同的統治,然後君士坦丁委派他自己的親信治理帝國的各個部分,以此更是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君士坦丁也在行省中施行了軍政分開的政策,軍事的首長是直接向皇帝負責,而從使皇帝完全掌握住軍事大權。接著就是宗教方麵,他在對基督教進行保護和利用,把基督教變成了帝國政權的可靠支柱。
而在公元三二三年,君士坦丁為了解決基督教的內部紛爭,所以就在尼西亞召集了基督教的第一次大集結,統一了基督教的教義和組織,使基督教成為了維護專製統治的工具。通過這一係列的措施,君士坦丁把羅馬的君主專製製度提高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