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的軍隊明白阿拉伯人肯定會報仇,所以一直都在進行著防禦式的調軍,也正在和阿拉伯殘留的軍隊作戰,可是完全沒有料到阿拉伯的援軍竟然會來得這麼快,還以為阿拉伯的人是從天而降,頓時整個羅馬軍隊就亂了陣腳。
接著哈立德將軍將這一地區的所有阿拉伯戰士們全部聚集在一起,由他一個人進行統一指揮,一下子整個阿拉伯軍隊士氣大振,作戰能力非常強大!而且阿拉伯的騎兵也是非常厲害的,其實阿拉伯人是遊牧民族,從小就是在馬背上長大,所以他們的軍隊也是以騎兵為主,主要的武器就是投槍,這種武器可以遠距離投射,也更是擅長沙漠作戰,軍隊的組織非常嚴密,騎兵部隊因為機動性好而且快速,從而能達到作戰的突然性。可是阿拉伯人其實不擅長於用弓、劍和長矛乃至攻城器械,阿拉伯人攻城的方法一般都是強攻或者是策反和封鎖。
我們了解到阿拉伯人的騎兵強大,也明白了這個時候的羅馬軍團,簡直就像是得了病一樣的存在,根本就不具備真正殺傷力似的,所以被哈立德帶領的阿拉伯軍隊,接連中被擊敗!羅馬大軍死傷太過慘重,遍地屍體與傷員求救的絕望聲,所以不得不在這一敗再敗的情況之下,退入了大馬士革城內。可是阿拉伯人我們之前也做了初步的了解,他們不擅長於攻城這種作戰,至此阿拉伯戰士就將敘利亞的都城大馬士革圍得水泄不通,也正是這個時候哈立德才徹底明白過來,這本來就是東羅馬的地域!怪不得羅馬人要打他們,之前就還以為都是來搶劫的呢,看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從哈立德將軍這種判斷上也不難看出,這個時候的東羅馬帝國不但疆域非常遼闊,而且對於邊境地帶的行省管理模式似乎出現了某種漏洞,這都讓別人認為這不是羅馬帝國的地方了,可見這種漏洞還是很大的。
當然我們現在先不管東羅馬帝國的這些中央集權的巨大漏洞問題,因為目前大馬士革城徹底被阿拉伯的軍隊圍了個水泄不通。要是放在以前的羅馬帝國,這種事情還得了?羅馬皇帝必然會分分鍾率大軍前來解圍,更是有可能率領大軍對阿拉伯人進行毀滅式的報複!但是目前羅馬帝國高層整日都是窮奢極欲,荒淫無度。所以羅馬的皇帝知道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被阿拉伯人圍了個水泄不通,他也試圖繼續強製性征兵,但是羅馬帝國這個時候怎麼說呢?要是真的強製性征兵還是可以得到軍隊的,但又怕平民們徹底反抗,而且平民中的起義也是持續斷斷續續的一直在進行,故此羅馬皇帝認為敘利亞這個地方怎麼說呢?反正暫時又打不到羅馬帝國的中心,所以也就開始放任不管。
而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城中的羅馬軍隊和平民們,這一直在等著羅馬皇帝能發兵援助他們,也一直在進行抵抗阿拉伯人,一直都沒有進行放棄。可是這些羅馬士兵和平民們整整在大馬士革城中等了一年之久,這還沒有等來他們羅馬帝國的援兵,甚至大馬士革城中的糧食都徹底吃完了,所以羅馬帝國的平民和戰士們心寒至極,決定投降。
而且羅馬帝國的戰士和平民們,還真的要向阿拉伯的將軍哈立德投降,第二天的時候,大馬士革的基督教大主教代表大馬士革的全體居民,站在城頭向哈立德喊話:尊敬的哈立德將軍,勝利已經在您的眼前,如果我們放棄抵抗,您是否能保證我們大馬士革人民的生命安全?
阿拉伯的將軍哈立德騎著馬來到城下,對著城頭上的大主教喊道:隻要你們投降,我向你們保證,絕對不會傷害你們!並且保證你們的財產和教堂,決不進入你們的房屋,隻要你們交納少量的人頭稅。
大主教覺得這個條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至少要比羅馬帝國這位目前惡心人的皇帝要好很多,所以大主教思考了一會,這就與阿拉伯的將軍哈立德簽訂了和約。至此阿拉伯人這就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大馬士革。
而阿拉伯人進到了大馬士革以後,確實是嚴格遵守了哈立德將軍之前對大主教做出的承諾,至此也沒有發生什麼比較大的衝突,看上去一切都是風平浪靜,而且阿拉伯人就好像是來收人頭保護費一樣,其他事情都不做。
或許看到這裏我們有些人就覺得很是奇怪,戰爭不應該是這樣啊?不應該是燒殺搶掠嗎?怎麼會是這種如此溫和,如此和平的模式呢?其實這是我們大家並沒有把這件事情分析清楚,哈立德將軍為什麼不燒殺搶掠呢?其實很簡單,大馬士革這個地方從大主教簽訂和約的時刻開始,就已經不再是屬於羅馬帝國的國土了,這是屬於阿拉伯王國的國土!也就是哈立德將軍變相的將大馬士革攻了下來,現在是他們阿拉伯自己人的地方,所以為什麼要燒殺搶掠,這不是很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