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七(1 / 2)

是什麼樣的大禍呢?原來路易的三個兒子因為王位之間的爭奪,這都是以非常血腥的戰爭在進行,但是之前他們的父親路易鎮壓過一次,也叮囑他們三個到時候不要再鬧事,這樣勞民傷財。所以目前路易的三個兒子最終商量的結果是誰也不想讓誰,隻想以最為公平的辦法來處理王位的事情,最終的處理方案是:路易的三個兒子們締結和約,將神聖羅馬帝國一分為三。

其實這才是羅馬帝國最後的餘輝了,此時餘輝也已燃盡!羅馬城到羅馬帝國再到神聖羅馬帝國,這段旅程至此結束。

在很多年之後,被分成三部分的羅馬帝國,這就逐漸又在戰亂中形成了三個主要的國家,也有了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係統,主要就是德國、法國、還有意大利這三個國家,文化乃至管理甚至是人文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區別。不過這都是後來的事了,所以我們現在先不聊,我們要根據曆史時間的推移來分析這些事情的,目前我們大家隻要明白,神聖羅馬帝國至此落幕!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別的帝國,畢竟這裏可不隻是有神聖羅馬帝國一個存在,也有一個比較強大的帝國,這個帝國是英國。英國這個地方其實從公元七八九年開始,這就成為了維京人瘋狂掠奪的目標,英國人民們苦不堪言,繼續打維京人就是讓整個英國內部平民們更加苦不堪言,更加食不果腹、更家衣不遮體、可是要不打吧?那麼就會被維京人徹底當成奴隸來對待,這怎麼做都是錯的,也都好像活不了。

至此整個英國裏的平民們天天都是活在一種絕望的情緒之中,因為他們不知道維京人到底什麼時候又會來大肆掠奪,或者說什麼時候來大量的糟蹋他們的女人,這真的是太可怕了。我們從這裏也不難看出,其實實行大統一,一個龐大的帝國似乎就能杜絕這些問題,因為有足夠的實力震懾其他野心勃勃的小國家們,如此也就能保護更多的人過上比較安穩的生活,當然這種安穩的生活前提還是必須建立在統一,再一個就是必須建立在非常嚴格的法律製度隻上,乃至貴族與富人們將平民們當人看的基礎上,所以想實施真正的平等統一,我們人類要做的事情還要很多很多,而且這條路也將伴隨著絕對的血腥暴力,畢竟沒有人心甘情願的放棄他們荒淫無度,乃至窮奢極欲的生活,當然人人也又在渴望這種生活。

所以英國這個地方直到一零一三年,丹麥的國王斯汶大舉侵入了不列顛,以非常血腥的手段殺害了無數當地的戰士與平民們之後,這才攻占了整個倫敦,也建立了包括英國、丹麥和挪威在內的北歐帝國。

可是丹麥帝國因為和羅馬帝國是一樣的文化係統,高層也是在得到了比較安穩的生活之後,也開始了腐朽不堪的生活習慣。至此丹麥帝國的平民們又開始苦不堪言,甚至更多的人也間接的成為了一種會說話的工具,和曾經羅馬帝國的那些奴隸們幾乎完全一樣,故此民間起義也是不斷。這圍繞著高層腐朽不堪,乃至貴族們壓榨平民,還有富人們變相搶劫平民等等這些眾多因素,最後導致丹麥帝國也開始衰落。

而丹麥帝國衰落之後,長期因為丹麥帝國強大而不能回國,所以一直在諾曼底流亡的英國王子愛德華,就被迎回了英國,然後坐上了王位。可是愛德華曾經宣誓永保童貞,所以他沒有兒子,在他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訪問英國的時候,愛德華將王位的繼承權暗許給了威廉,但是在愛德華臨終時,卻由哈羅德繼承了王位。而諾曼底公爵威廉聽說了此事之後,非常的不甘心,決定以武力奪回英國王位的繼承權。

威廉是以討伐背信棄義的篡位者為名,然後在歐洲各國進行了遊說,得到了教皇,乃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甚至是丹麥王的支持,更是教皇還賜給威廉一麵神聖的聖旗。憑借著這些條件與資源,威廉很快就組織了一支大約六千餘人的隊伍,其中有兩千餘名騎兵、三千餘名步兵、還有四百五十艘戰艦。整個部隊是集結在索姆河口的聖瓦萊裏,就隻等著風向轉南即可出發。

可是為什麼會一下子集結出這麼多的軍隊呢?這裏麵的道道可就多了去了,主要就是貪婪這種因素。因為這個時期的各個帝國之間也是戰亂不斷,到處都在打仗,平民們都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樣子,而現在當兵不但有東西吃,這還能穿軍隊的衣服,甚至是去打仗之後,這還能間接的以名正言順的名義進行燒殺搶掠,這何樂而不為呢?再一個就是也有比較虔誠的信徒們,他們覺得威廉是正確的,合乎情理,人間必須有真理的存在,真理是不容忍進行任何人冒犯的,所以這些人覺得這種戰爭就是為了真理而戰!當然也有其他人純粹就是為了升官發財,隻要威廉能坐上英國的國王,那麼還能少了他的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