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五(1 / 2)

故此亨利四世先是在教皇的控製之下,逐漸擴展他自己的實力,也就是壯大他自己的軍隊。因為在這一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貴族和平民們都聽教皇的,很多人也是被教皇龐大的勢力所嚇到,然後才進行妥協的。可是教皇也明白他自己的勢力強大,所以才又變著花樣的欺騙各個國家的錢財,而教皇的這些所有措施,肯定就造成了之前那些妥協之人更大的不滿。

然後就是擁護教皇是至高無上上帝的人們,其實他們基本都是也從教皇這些種種措施中,取得了一定的好處,比如目前在德國教堂裏的主教,他們本來就是教皇派來的人,他們在奪取德國國王的權力同時也可以獲得大量金錢,這些金錢他們並不是全部交給教皇,他們自己也能從中取得一些利益。可是這些利益既然如此之多,這就說明剝削了更多平民甚至是貴族的利益,至此最終這些被剝奪利益的貴族和平民們,背地裏和亨利四世有來往,他們覺得亨利四世是對的,如此一來,這就更是加快了亨利四世軍隊的擴大化。

最終這就導致,亨利四世先是以非常血腥的辦法,屠殺了那些從教皇手中得到了利益,然後再擁護教皇的人們。這是一場絕對血腥暴力的戰爭!而教皇還身在羅馬,對於這裏的事情即便就是了解到,也要過很久的時間。於是,亨利四世是以最快的辦法,然後利用軍隊將德國境內的所有基督教教士,乃至擁護教皇的人殘忍屠殺!當然更多的是投降了,這本身就是我們人類的天性,對於強大的勢力妥協,其實我們平民一生完全就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妥協二字,不是向這個妥協,就是向那個妥協。

既然目前德國境內所有人都成為了亨利四世的人,這接下來事情就比較好辦了。而且僅僅隻離亨利四世向教皇委屈妥協懺悔的三年後,也就是在一零八零年,這個時候羅馬教皇已經徹底明白,他上一次被亨利四世給騙了!所以立刻就發布文書,將亨利四世的教籍再次開除。

可是這個時候的亨利四世和之前完全不一樣,或者說這個時候的德國和之前不一樣了,整個德國都是在之前進行了一場鮮血的洗禮,目前的德國人可不吃教皇這一套,他們認為教皇的這一套文書,簡直就是毫無任何意義的廢紙罷了!

所以亨利四世目前羽翼徹底豐滿,至此也再一次宣布:廢黜教皇!而且亨利四世這次也不止是隻說說廢黜教皇的話語,更是直接率領大軍壓境,將整個羅馬簡直就是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啊?雖然教皇這個時候被嚇得膽戰心驚,馬上就想向外麵的各個國家求救,可是目前整個,是整個羅馬與外界的聯係都斷開了一樣,教皇這才徹底意識到,他這次真正要完蛋了。

所以教皇最終倉皇南逃,但是沒有過了多久,亨利四世雖然沒有抓住教皇他本人,可是教皇他本人卻病死在逃亡的路上。

從這裏我們也就不難看出,這一次如此強大的教皇,他身為基督教世界裏至高無上的存在,甚至就是上帝在我們人世間的化身,但是與民間的王權爭霸之中,教皇他還是在德國國王亨利四世身上栽了跟頭,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神權與王權的爭霸,明顯最終的勝利者是王權!不過這種爭霸不是一次性就可以結束的,因為教皇死了還有第二位教皇,第二位教皇死了,這還是會出現第三位的,隻要基督教存在,教皇是可以隨時換人的,畢竟教皇又不是真正的上帝,他就隻是一位凡夫俗子,和我們同樣是人類而已。

所以我們再來看看另一處的博弈,而且還又是之前神聖羅馬帝國因為路易的三個兒子,將神聖羅馬帝國分裂成三部分的原因導致的,這個地方是英國,目前我們先把曆史時間向前推移個大約一百年左右,上次德國的國王亨利四世,是以武力滅掉了教皇,所以亨利四世的後來的生活,或者說整個德國的生活還是比較好的,但好景不長而已,而現在教皇早就換人了。

然後我們開始一起來看看另一處的博弈:在英國都城倫敦西北三十千米外的泰晤士河畔,聳立著一座溫莎古堡,古堡的周圍綠草成茵,不遠處就是大片的森林,整個地方看起來給人的感覺,這就像是一處美妙的童話世界一般。

在一二一五年的六月十五日清晨,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打破了早晨的寧靜,一大群貴族們騎著馬來到了這童話般存在的溫莎古堡外,然後擺上了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接著就站在這裏靜靜的等候。而他們身後不遠處的茂密森裏,隱藏著幾千名身穿重甲,手持利劍的士兵,也就是大批的精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