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的老亨利已經把他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土地,這分給了其他的五個兒子,所以小約翰就無地可封了,至此大家都喜歡叫他:無地王約翰。
亨利二世死後,他的第三個兒子獅心王理查繼承了王位。獅心王理查一共在位十年,絕大部分時間也都在國外打仗。因為這個時候也有其他的國家入侵英國,再一個就是獅心王也想千古留名,故此擴展國土是唯一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再加上獅心王他自己就是國王,至此擁有大量軍隊的指揮權,這無疑就是他千古留名的先天條件。可是獅心王經常對外戰爭,這就造成了對平民們的征收加劇,反正這個時期的英國平民和貴族們肯定不是很好過,因為獅心王要對外戰爭,這就需要財富和資源,這些財富和資源就是從英國的平民和貴族或者富人們身上搜刮,當然受到最嚴重剝削的還是平民們。
不過獅心王雖然有如此雄心壯誌,但他在一一九九年,在一次對外的征伐戰爭中,不幸戰死。我們也可以說,他生於雄心壯誌,也死在了令他能實現雄心壯誌的戰場之上,這就像一位國王,生於權力,死於對更大權力的渴望,這是正常現象,獅心王的一生也是非常帥氣,並且也是霸氣十足的,隻是對英國的人民們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災難。
獅心王理查戰死之後,這個時候英國出現了兩位繼承人,一位就是約翰,另一位是他的侄子亞瑟。而約翰這個時候利用武力囚禁了亞瑟,不久亞瑟就音信全無,至此約翰就順利的登上了王位。但是原本王位應該是給亞瑟的,所以英國的貴族乃至平民們都是議論紛紛,認為是約翰利用殘忍的武力殺死了亞瑟。
而約翰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也喜歡對外的征伐戰爭,也想千古留名,至此為了爭奪諾曼底這個地方,約翰就帶領大軍和法國展開了一場非常龐大的戰爭,結果是約翰以失敗告終,戰場上到處都是戰士們的屍體,到處都是血肉模糊的場景,甚至是血腥味彌漫了整個世界一般的情況。然後英國就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全部領地,也包括之前獅心王得到的一些。
而約翰在內政方麵,絕對是非常的暴斂。為什麼我們要這樣說呢?其實打仗這種事情,我們已經做過了無數次的分析,打仗就是需要大量平民們來當兵,不願意當兵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強製性的征兵,然後也需要大量的資源和金錢,而這所有的一切,不管是戰士乃至是財富或者是資源,全部都是平民們在創造而已,平民我們之前也做過簡單的分析,就是食物鏈最為底層的存在,所以無論國家的高層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首先受到影響的絕對是平民,即便高層的決定可能是針對貴族,但貴族也會間接性的針對平民。所以目前整個英國的所有平民們,甚至都包括貴族們,這都覺得約翰對於內政方麵特別的暴斂。
可這也是因為約翰攻擊諾曼底打輸了,而且又失去了大片的領地,所以才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麵,要是約翰打贏了,這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過不管我們怎麼猜想,反正最終的結果就是約翰打輸了,所以目前整個英國的人都認為約翰在內政上很是暴斂,我們這樣理解就行了。
然後約翰的暴斂這就導致英國內部所有貴族們的強烈不滿,因為約翰經常剝削他們的財富,而貴族們從平民身上也剝削不了多少,這是因為平民創造財富是需要時間,哪裏能像約翰這樣啊,一句話,一個命令,要多少就必須上繳多少啊,這是根本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嗎。至此英國的所有貴族們,這就為了保障他們自己的利益,紛紛進行割據。而這個時候英國的大主教病死之後,在繼任的人選上,這個時候的約翰就和羅馬教皇產生了非常激烈的衝突。
首先我們從這裏可以發現,主教和教皇基本都是病死的,幾乎完全沒有壽終正寢的存在,這個主要就是他們窮奢極欲、荒淫無度造成的,天知道他們到底是得了什麼病死掉的呢。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教皇肯定是想讓一位他自己能控製,且願意給他教皇自己搜刮英國平民貴族們財富的人繼任,而約翰作為英國的國王,他自己肯定也想得到這些利益,他自己自從打輸了諾曼底的戰役之後,就不再進行打仗,所以也想增加他自己的財富,支撐他自己高質量的生活,不管是為了窮奢極欲、還是為了所謂的荒淫無度。反正我們隻要明白,約翰肯定想讓一位他自己能控製,也願意為他約翰去搜刮貴族和平民財富的人繼任英國教會的主教。所以約翰才不會答應教皇的人來繼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