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六(1 / 2)

所以古爾王朝在這種情況下也是野心勃勃,到了一一九二年,古爾王朝蘇丹穆伊茲?烏丁,然後率領大軍越過了旁遮普,東征印度。這個時候的印度各大王公們明白,他們要是輸掉了這場戰爭,然後他們就會淪為奴隸,這樣的話他們目前高高在上的權力與生活質量可就沒有了,更是具有生命危險。故此印度的王公們經過商量,停止了他們自己內部的鉤心鬥角,甚至是稍微對民也好了一些,然後聯合起來抵抗穆伊茲的大軍。

可是即便印度的王公們已經聯合起來,而穆伊茲的大軍在塔拉羅裏戰役中,還是非常殘忍的擊敗了印度的聯軍,遍地屍體,簡直就是人間煉獄一般,到處都是血流成河的景象。甚至穆伊茲還占領了德裏地區,接著又以這種血腥戰爭的辦法,再次征服了恒河與朱木拿河之間的廣大地區。這也對印度當地的平民們造成了毀滅性質的打擊,更是到處的寺廟被毀壞,而且印度高層的王公們雖然有些逃跑了,但更多的還是被穆伊茲的大軍所殺!因為戰爭的結果就是勝利一方,然後奴役另外一方而已。

接著派遣他的手下大將巴克提亞?卡爾其繼續東征,因為印度這個地方看上去資源還不錯,更是看上去也比較好欺負。這主要就是因為印度內部一直因為不民主的原因導致的矛盾,再一個就是佛教的原因,導致所有人都喜歡吃齋念佛,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雖然佛教現在也開始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程度,也開始發展起所謂的武僧,可惜目前的情況完全不在印度方麵的控製之下,而且再說了,佛教的理念就是普渡眾生,根本不是崇尚武力,我們從這裏也不難看出,為了戰爭的需求,佛教也作出了一定的讓步。

但是即便印度的佛教已經做出了適當的讓步,而大將巴克提亞?卡爾其率領大量的軍隊,這還是在一二零零年征服了印度的東北部,占領了比哈爾和孟加拉。雖然這種情況也是印度軍隊和高層進行非常努力的抵抗之後得到的,不過印度目前輸了就是輸了,已經完全無法在短時間裏改變目前的局勢。故此這就導致印度德幹高原以北的地區,這都處於了古爾王朝的統治之下。總之印度的平民和高層們,其實都變成了古爾王朝的奴隸。這次古爾王朝對印度的征服,為德裏蘇丹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一二零六年,古爾王朝的蘇丹穆伊茲,他因為原本就對平民們不好,再加上高層的人為了爭奪權利也是鉤心鬥角,恨不得一個把一個吃掉的樣子,至此穆伊茲在這一年遇刺身亡,結束了他的一生。而且穆伊茲他自己沒有兒子,這就導致古爾王朝發生了分裂,因為古爾王朝的王位繼承權就是代代相傳的概念,不能給外人的,也可以說沒有民主這一說法,這也就不能立刻選出一位王來。所以這最終導致古爾王朝的分裂,因為那些高層的人都想做王,但一個與一個的勢力還差不多,最終就隻能是先分了國土的措施。

此時統治北印度的總督、是穆伊茲以前的部將顧特布烏德丁?艾貝克,以德裏為中心,自立為蘇丹,所以建立了德裏蘇丹國。而這個德裏蘇丹國還是印度曆史上一個比較穩固的政權,之後還經曆了五個王朝。奴隸王朝是一二零六年至一二九零年。卡爾基王朝是一二九零年至一三二零年。圖拉格王朝是一是按二零年至一四一四年。賽義德王朝一四一四年至一四五一年,和羅第王朝,一四一五年至一五二六年,最終被莫臥兒帝國所滅。

接著我們仔細分析,德裏國家的第二任蘇丹伊杜米斯被後世譽為德裏蘇丹國真正的奠基人。他是先後評定了旁遮普和孟加拉的貴族以及拉其普特印度教王公的叛亂,征服了瓜寥爾和馬爾瓦地區。到了卡爾基王朝時期,蘇丹阿拉?烏丁整頓財政,加強了中央集權。我們從這裏不難看出,這個時候他們已經開始用了中央集權的管理模式,所以這次持續的時間長是必然的,因為中央集權的管理模式,隻會是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他人都是手下,這就不存在權力分散,而讓有些手中有權力的人想著殺害其他有權力的人,從而達到所謂他自己成為最大之王的野心。

也在這種中央集權管理模式下,建立起了多達四十七萬之眾的精銳騎兵部隊。阿拉?烏丁還派兵消滅了古吉拉特和拉其普特地區的印度教王公割據的勢力,然後率軍又越過了文迪亞山,征服了那裏信奉印度教的共計四個王國,可見阿拉?烏丁軍隊的強大程度。這也使德幹高原成為德裏蘇丹國的領土。蘇丹圖格拉在位期間,是德裏蘇丹國的鼎盛時期,他也派了四次大軍遠征南印度,一度占領科佛裏河以南的大片地區,使行省增加到了二十三個,但由於他的橫征暴斂,激起了當地人民們的強烈反抗,德裏蘇丹國的軍隊被反抗軍打到被迫退到了科佛裏河以北。德裏蘇丹國最強大的時候,他的疆域東起孟加拉,南達科佛裏河,西抵印度河流域,北到克什米爾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