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九(1 / 2)

普加喬夫是出生在頓河流域的一個貧窮的哥薩克家庭。他在哥薩克軍中任命的是少尉,參加過俄波、俄土戰爭,因為他不滿沙皇的統治,這就從部隊逃回了家鄉。畢竟就像我們之前說得,戰爭這種事情,打贏了是高層和貴族們享受人生的奢華意義,這和農民乃至死去的農民們沒有一點點的關係,而打輸了就是民死或者做奴隸,所以這種戰爭的意義對民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或許有些人會討論到所謂的信仰,其實信仰這種東西確實強大到無與倫比的地步,但這就好像是給一具冰冷的屍體喂食山珍海味,然而對於這具冰冷的屍體而論,這山珍海味的意義何在,對不?

所以到了一七七三年的九月十七日,普加喬夫就利用廣大農民對沙皇的信仰,自稱他自己是被殺的彼得三世,並發布詔書、宣傳檄文,檄文是一種征兵的軍書,上麵一般是插著鳥羽。所以普加喬夫利用這些因素最終聚集了八十多位農民,在十八日開始攻打雅伊克城,這就是掀起了普加喬夫起義的序幕。

這個時候起義軍其實沒有多少槍炮,麵對設防堅固,重兵布防的雅伊克城,普加喬夫就放棄了攻城而是繞道沿著雅伊克河而上,直逼俄軍在東南部的軍政要地奧倫堡。一路上,農民、哥薩克、韃靼人等非俄羅斯民族的群眾、逃亡的士兵、廠礦的工人們都紛紛加入了起義軍的行列,所以起義軍的隊伍迅速的壯大。九月二十一日,起義軍就攻占了伊列克鎮,繳獲了大量的火炮、彈藥還有糧食。沿路各個要塞都是不戰而降,起義軍的聲勢越來越大。十月五日,起義軍進抵奧倫堡時,人數已經增至兩千五百餘人,還有了二十多門大炮。

奧倫堡是俄國的軍政要地,有重兵把守,城池堅固,對於人數和武器均處於劣勢的起義軍來說,攻克它絕非易事。所以強攻的失敗這就使普加喬夫改變了策略,實施了圍城打援,封鎖了奧倫堡。

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派卡爾率領三千五百名高層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解圍奧倫堡。高層軍行至尤澤耶瓦村時遭遇到了起義軍的伏擊而慘敗。沙俄當局急忙就從西伯利亞等地開始調集軍隊,再次前往起義軍的地區,又遭到了起義軍的突襲而潰敗。

如此連番的勝利,這讓很多人都對起義軍的信心大增,所以到了一七七三年的十二月份,起義軍已經擴大到了兩萬五千多人,火炮已經增至八十六門,勢力擴展到了俄東南部大部分的地區。為了更好的領導起義,行伍出身的普加喬夫按照正規軍隊編製起義軍,成立了軍事委員會進行指揮。

寒冬來臨時,普加喬夫命令少部分部隊監視奧倫堡俄高層的軍隊動向,主力軍在別爾達休整。他放棄了進一步向伏爾加河流域進軍的機會,從而就失去了當地準備支持聲援的群眾們,導致起義軍的範圍隻在俄國東南的一隅,這其實就是為沙俄高層調集軍隊贏得了時間。

一七七三年的十二月份,俄高層派了上將比比科夫率領六千五百餘人,三十多門大炮增援奧倫堡。忙於休整的普加喬夫對高層軍隊的再次鎮壓並不重視,但是高層軍隊在比比科夫的率領下,憑借著非常優勢的兵力,屢戰屢勝,連克數鎮,很快就攻克了布坦盧克鎮。普加喬夫這才從主力中調集了部分的軍力,前去截擊,但為時已晚。一七七四年的三月二十二日,兩軍主力在塔季謝瓦要塞附近相遇,開始了起義軍與高層軍第一次大規模的會戰。

激戰開始,勇敢的起義軍和高層軍都是用炮火對射。在炮火的掩護下,雙方展開了短兵搏鬥。在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高層軍麵前,起義軍雖然頑強,但紀律渙散,相互不會策應,根本沒有什麼配合。經過六個小時的激戰,普加喬夫軍隊的主力損失慘重,火炮盡失,他帶著五百人衝出了重圍。

普加喬夫退到了烏拉爾山,重新組織了起義軍,巧妙的運用遊擊戰術擺脫了高層的軍隊,向伏爾加河進發。一七七四年的七月十二日,普加喬夫強攻喀山,在阿爾斯克被高層軍痛擊,起義軍幾乎全軍覆沒,普加喬夫被迫逃往伏爾加河右岸。在這裏他又得到了農民和人民們的支持,起義軍這次直接就威脅到了莫斯科。而這時候俄土戰爭結束,俄軍在蘇沃洛夫的率領下追擊南下的普加喬夫。一七七四年的八月二十五日,雙方在索裏津附近展開決戰,起義軍慘敗,剩餘不到五十人。在潰退中,普加喬夫被叛徒捆綁並交給了高層軍隊。至此一七七五年一月十日,普加喬夫在莫斯科被處決,起義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