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1 / 2)

一七七一年八月份,伏爾泰中學畢業之後,迫於他父親給予他的壓力,所以他又學習了兩年的法律。這個主要就是他父親自己是法院的公證人,所以也希望伏爾泰能接他的班,未來做一個對社會,或者是對家庭完全有能力負責的人,所以我們可以說伏爾泰父親的思維邏輯的出發點是好心好意,不過這對伏爾泰本人來說卻是個災難。

或許我們認為這對伏爾泰來說一定是個災難,畢竟他自己不願意學習法律,但他也在學習法律的時候,看到了法律這種東西存在的本質,所以開始寫時政諷刺詩句,以達到他滿心憤怒得以發泄的一個過程。

到了一七一七年的五月十七日,伏爾泰因為一首涉及到攝政王,並預言法庭將要死亡的詩歌《幼主》,遭到了逮捕,並將他關進了巴士底監獄。其實對於我們現代來說,法庭本身就是一個死亡的地方,那裏很多黑幕完全不是一句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但唯一能一句話說清楚的就是,法庭這種存在,本身就是為高層乃至貴族們服務的。

然後伏爾泰在監獄中完成了悲劇《俄狄浦斯》,等他出獄之後,他就用伏爾泰的筆名出版了這部悲劇,劇本在巴黎上演,大受歡迎,伏爾泰也是由此一舉成名。一七二一年,他完成了史詩《亨利亞特》。這部史詩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但是卻沒有得到官方的出版許可。主要就是觸犯了某些高層與貴族的利益問題。

到了一七二五年,伏爾泰僑居英國,在這裏研究了哲學家洛克和科學家牛頓的作品,完成了兩部曆史著作《論法蘭西內戰》和《查理十二史》。著名的悲劇《布魯圖斯》也是這個時候完成的,為一七八九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的準備。一七二九年下半年,伏爾泰完成了另一部史詩《奧爾良少女》,重新塑造了法蘭西民主女英雄貞德的形象。

一七三四年,伏爾泰回到了法國之後,在裏昂出版了不朽的世界名著《英國通訊》又名《哲學通訊》。這部著作是以書信的體裁介紹英國的政治、哲學、科學和宗教等情況,抨擊君主專製製度和法國的教派鬥爭,宣揚唯物論思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法院將這本書判為禁書,全部焚毀,而伏爾泰也因此被迫隱居。

在避居期間,伏爾泰又匿名發表了《論形而上學》、《牛頓哲學的基礎》等著作,同樣猛烈的攻擊封建製度和教會的統治。後來,他得到了法國宮廷的重用,一七四五年被路易十五任命為編纂法蘭西王國曆史的史官,次年又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但他因為觸犯了權貴大臣、不久就被迫離開了巴黎。

一七五零年六月,伏爾泰離開巴黎到普魯士,成為了無憂宮的寵客。一七五一年,他完成了曆史著作《路易十四的時代》。一七五二年,他與普魯士國王在思想觀點上發生了衝突,兩人的關係破裂。伏爾泰於一七五三年離開了普魯士。從此,他決心再也不同任何君主來往。一七五四年,他前往瑞士。

一七五五年,他在瑞士邊境的佛爾納購置了一座城堡,並在這裏度過了後半生。定居在佛爾納之後,伏爾泰積極投身於啟蒙運動,積極的宣揚自己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統治者和教會的罪惡,評論法國社會發生的各種事件。這個時候的啟蒙代表人物如盧梭、狄德羅、愛爾維修等人,都公認伏爾泰是他們的老師,對他推崇備至。在啟蒙思想家中,伏爾泰的文學作品數量最多,成就也是最高,各種體係幾乎無所不包。在劇本方麵,他最著稱的有悲劇《歐第柏》、《布魯杜斯》、《伊蘭納》等。還有喜劇《放蕩的兒子》、《一個蘇格蘭女人》等。在詩篇方麵,他最著稱的史詩有《亨利亞特》、《奧爾良的少女》等。在小說方麵有《老實人》、《天真漢》等。他才思敏捷、妙語連珠、文筆鋒利、詞句精煉,善於以機智的諷刺打擊敵人,在字裏行間充滿著嬉笑和怒罵的哲言。

一七五五年十一月,葡萄牙首都裏斯本的兩次地震在思想家中引起了混亂。伏爾泰寫了兩首哲理詩,《詠裏斯本的災難》和《詠自然法則》,遭到了盧梭的批評。一七五八年七月,《瑞士報》刊登文章攻擊伏爾泰,稱他即不是無神論者,也是被自然神的興趣衝昏腦袋的瘋子。十二月伏爾泰在同一刊物上發表了《斥一篇匿名文章》,公開向宗教勢力挑戰。一七五九年,伏爾泰完成了《老實人》一書,給予了天主教以毀滅性質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