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一(1 / 2)

到了一七六六年,盧梭流亡到了普魯士。英國的大哲學家休謨聽說了他的遭遇之後,熱情的邀請他到倫敦居住。這個時候飽經風霜的盧梭患有了非常嚴重的妄想症,對誰都不相信。到了倫敦之後,他懷疑休謨會謀害他自己,於是經常和休謨爭吵。其實住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盧梭他就非常驚慌的逃離了英國。

一七七零年,法國的高層宣布對盧梭所做的一切事情赦免,至此盧梭他這才返回了巴黎。他也恢複了自己的真名,在沙龍裏朗讀敘述自己的生活史著《懺悔錄》。這部世界文學史上別具一格的名著,不僅僅以坦率的態度敘述了盧梭的生活史,而且用美妙的文筆和卓越的才能維護他的學說,回擊他的論敵。

晚年的盧梭過著孤獨而清貧的生活,鬱鬱寡歡。一七七八年七月二日,他因中風而病逝。法國大革命之後,他的遺體被葬入了偉人的公墓。

之上我們就了解了盧梭這位大思想家,接著我們就要明白,在這些開明的思想家影響下,那麼之前我們討論到的美國,這個時候肯定是要崛起了,畢竟這些種種的因素肯定是給英國高層造成了很多的麻煩,再也無暇去管理他們的殖民地,所以美國崛起之後,當然他們也會受到一定限製的打擊,或者說美國本身也想鞏固他們的人權,總之都是我們人類的欲望導致的,也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自私,而且我們人類思想的進步這一大章馬上就要結束,接著就是大規模的工業發展,但是在工業發展之前,我們就以美國為話題,來結束這一篇章。

當然我們依舊是從頭來了解整件事情:其實從十六世紀起,北美這個地方我們之前也說了,因為航海業的突飛猛進,這個地方就逐漸成為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其實各國都有移民到北美這個地方。然後因為這些移民過來的人基本都是沒有再次回到他們的祖國,直接就是在北美這個地方繁衍生息,故此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一個絕對是混合型國家人口的美國就逐漸形成了。到了十八世紀的中葉,英國就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計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並阻止當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企圖將這些殖民地變成英國工業品的銷售市場和廉價原料的供應地,以加大對殖民地的掠奪與壓榨。

但是我們之前也聊到說,英國一直在打仗,所以對於這資本主義發展的事情很多時候是無暇管理,故此北美這個地方其實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慢慢就發展了起來。到了英國和法國七年戰爭這件事情結束之後,英國就在他們的殖民地上增加了稅收,畢竟英國這個時候國庫太過空虛,所以將戰爭的損失轉嫁到了北美人民的身上,至此導致雙方的矛盾也就日益激化。

英國這個時候為了獨占西部,禁止向西移民,切斷了北美人民的謀生之路,同時也限製了資產階級對西部的開發,也控製了出海權,這就導致北美的人民們不斷地掀起反抗,從經濟、政治鬥爭漸漸漸漸地就演變成為了武裝衝突。反正這個時候到底該怎麼說呢?總之兩方都是擁有槍炮的,隻是多與少的一個問題,但不管我們將要如何理解這件事情,卻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比較明亮的思考一下。比如我們自己手中有一百塊錢還有一把槍,而敵人手中有四把槍和四個人,但是這四個人和四把槍目前想從我們手中拿走這一百塊錢中的八十塊,我們不給,他們就要搶,意思就是要殺了我們,但是我們手中也有槍啊?所以肯定會反抗!這就是武裝衝突的本質,不過這個時候英國和北美殖民地的武裝衝突規模並不是很大,隻是零星且比較散亂的一些衝突,這是因為北美這個時候的實際軍事力量,還不足以和英國展開殊死一戰,故此更多的北美人民們,這個時候依舊是選擇委屈妥協。

可是這種妥協肯定是不會長久的,因為英國一直這樣下去,這就好像是一杯水拿在我們的手中,這杯水的重量是會隨著我們拿的時間長短而猛烈倍增,最終就再也拿不動了。其實英國對於北美的稅收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每個月好比就是九十塊錢而北美的人剩十塊錢生活,但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等等,一直這樣下去,這種心理的不平衡就愈演愈烈,所以這也就對於英國的稅收產生更大的怨恨,接著就可能達到一個爆發的情況。

而事實情況也正是如我們之上這樣理解的一個形式在發展,於是在一七七四年的九月五日,英國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成立了大陸會議,並且秘密組織民兵武裝,且在康科德備有軍需物資庫。這一消息被英國殖民者麻省總督蓋奇知道後,於一七七五年四月十八日派史密斯上校帶兵收繳。民兵在萊克星頓一役中,犧牲了十八人。而毀掉軍需物資的英國軍隊在撤退的時候遭到萊克星頓人民的武裝包圍,英軍是且戰且退,傷亡二百五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