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四(1 / 2)

於是庫圖佐夫將陣地選擇在莫斯科以西一百二十四千米的博羅迪諾村附近,庫爾幹納亞高原高踞周圍地形之上,視野開闊,前方寬八千米,右翼為莫斯科河,左翼為難以通行的森林,後方則是森林和灌木林,可隱藏預備軍。在陣地上,俄軍構築了多麵的堡壘和鈍角堡等等完備的防禦工事。庫圖佐夫企圖以積極的防禦手段達到最大程度地殺傷法軍的目的。

到了九月七日,拿破侖率領著十三萬大軍開始進攻,但是在這種早就對拿破侖他自己不利的地形上交戰,這就令他失去了軍隊的機動性,從兩翼迂回包圍陣地是不可能的。如果從南縱深迂回,這隻能分散削弱兵力,可能導致被各個擊破。所以最終拿破侖他隻好采取正麵突擊,他選擇了比較狹窄的地段,采取突破俄軍防線直插敵後的策略,實施強攻。

會戰開始,雙方都是以炮兵對射發起進攻。一瞬間萬炮其射的場景,硝煙四起,到處的巨大轟隆聲不絕於耳,更是陣地上的泥土飛揚,不時還有大量的士兵們被炸死的場景,碎肉滿天飛揚,而那些受傷的士兵們哀聲尖叫著,絕對是人間地獄,可戰爭就是這樣的場景,其實自古以來我們人類曆史上的戰爭,這都沒有發生過比較大的變化,都是血肉模糊,血流成河的景象。我們要明白,拿破侖最擅長的就是用大炮了,所以也正是在這種炮兵的掩護下,凶猛的法軍導致俄羅斯的軍隊退過了科洛恰河,因為在大炮的轟炸下,很多堡壘什麼的都被炸塌,當然裏麵的士兵肯定也是九死一生的概率,即便就是生還也是受到了很是嚴重的傷,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的情況。

既然俄羅斯的軍隊已經被迫在後退,那麼法軍就趕緊窮追不舍,但是又遭到了俄羅斯猛烈的炮火反攻,這下子導致法軍又不得不被迫退回來。到了淩晨的六時,法軍就向鈍角堡猛攻,雖然說人數以及火力都占了優勢,但是這些鈍角堡非常的堅固,所以法軍仍然是再次被擊退,因為出現了大量的傷亡,而且還拿不下這些鈍角堡。至此到了早晨的七時許,法軍又開始了新的一輪進攻,這次法軍以非常巨大的傷亡代價攻占了左邊的一個鈍角堡,可是被俄羅斯的軍隊又以猛烈的反擊奪回,所以此時雙方都加強了兵力,都不想再繼續拖下去,因為越拖傷亡反而會變得更大。

至此法軍增強兵力之後,直接性質就是發動了對兩個鈍角堡的第三次攻擊,而俄羅斯的軍隊也不甘示弱,畢竟俄羅斯的軍隊其實一直都是後退,除了後退還是後退,這才導致俄羅斯國內輿論不斷,再一個就是俄羅斯的軍隊中戰士們心裏也很是窩火,故此目前對於俄羅斯的戰士們來說,這就是第一次大型會戰,故此他們都急於表現他們不是懦夫,他們是很厲害的,所以戰意非常的高昂,所以在鈍角堡進行了極為頑強的抵抗,甚至到最後,俄羅斯的戰士們都像已經瘋了一樣,大量的屍體遍地都是,而鈍角堡好幾次易手,這些俄羅斯的戰士們就是踏著他們自己人屍體的情況下,又一次一次的將鈍角堡搶回來,而每次也都是傷亡慘重。

但這也顯示出了庫圖佐夫排兵布陣的藝術:他是將俄羅斯軍隊戰鬥的隊形縱深配置,縱深達三到四千米,使步兵,騎兵和炮兵之間配合默契,保障了積極防禦的堅固性,使法軍幾次得鈍角堡之後又被迫放棄。最終雙方進退反複,都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展開了肉搏戰!

而拿破侖為了徹底突破俄羅斯軍隊的防線,所以他就調集兵力實行猛攻。庫圖佐夫在這種危急的時刻,果斷調遣強大的預備軍襲擊法軍左翼。戰鬥持續到十八時的時候,雖然戰場上到處都是屍體,濃烈而又無比刺鼻的血腥味還有硝煙的味道,完全就是彌漫了整個四周的空氣,可是俄羅斯的軍隊依舊堅守著他們的陣地,法軍也是完全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所以此時對於這種情況來說,雙方都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法軍這個時候總共傷亡兩萬八千多人,而俄羅斯的軍隊則是傷亡了四萬五千多人。盡管如此,這個陣地短時間裏還是攻不下的,拿破侖明白了這一切之後遂退回出發陣地。

這次戰爭之後,庫圖佐夫將俄羅斯軍隊撤回內地,堅壁清野積聚力量。到了九月十四日,拿破侖進占已經成為廢墟的莫斯科。到了十月十八日,俄羅斯軍隊又是大舉反攻,法軍是節節敗退。到了十二月,法軍一共在俄羅斯損失了五十多萬人,拿破侖的侵俄戰爭是以慘敗而告結束。拿破侖損失五十多萬戰士,這都是什麼樣的概念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真的是太淒慘了,這五十多萬戰士再也回不到他們的法國,即便就是屍體也回不去,隻能永遠的躺在他國異鄉,而對於俄羅斯方麵而論,俄羅斯的損失也很大,其實和拿破侖軍隊的損失差不多,隻是俄羅斯是在他們自己的國土上打仗,不管是補給還是其他方麵相對來說,這都是非常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