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十六日,聯軍是兵分幾路發起的進攻,所以萊比錫的戰役也至此開始。這個時候的拿破侖肯定明白自己的軍隊損失太多,而且他自己又是偏向於先用火炮對敵人陣地狂轟。再一個就是聯軍也不是傻子,也是喜歡先用大炮對敵人陣地進行狂轟,故此目前拿破侖和聯軍就是在這一點上進行了非常默契的同步,於是兩軍開始用大炮狂轟彼此陣地長達五個小時之久,但這肯定也是炸死了彼此不少的人,如此密集的炮火,我們要說這沒有死人,肯定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隻是這對於進行肉搏戰而論死得人要少罷了,因為大家都是躲藏起來的。
也正是在轟炸了五個小時之後,聯軍認為拿破侖的軍隊是一個固定的目標,所以並沒有發生什麼比較大的移動,而他們的火炮都是轟炸在了固定的區域,至此也認為拿破侖肯定損失慘重,所以這個時候聯軍的各個軍團開始步步為營,向萊比錫壓縮。
聯軍第一軍團的右翼縱隊攻占了製高點科爾姆山,因為這個地方的拿破侖軍隊已經被轟炸到慘不忍睹的地步,所以聯軍很快也是付出了很少的代價就占領了這裏。接著左翼縱隊通過了非常激烈的拚殺,損失了很多人,這才拿下了馬克萊隻格城,而孔訥維茨和萊斯尼希兩個渡口的爭奪也是異常的激烈,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槍聲,但並沒有發生大規模進行大炮的轟炸,因為他們需要這處渡口,隻是想將裏麵的人全部殺死而已。但是法軍本來就是在港口裏麵,所以他們可以用大炮進行狂轟,因為他們完全不在意港口外麵的地帶將會受到什麼樣的變形。
故此在法軍的炮火乃至和騎兵的配合之下,一度是將聯軍的隊形打亂,死傷無數,更是拿破侖的步兵也開始反攻。而聯軍也是不甘示弱,調集了大量的軍隊開始迎擊,而且這次聯軍也給步兵之中配置了炮兵,畢竟魚翅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他們還是明白,所以聯軍中的炮兵這是奮勇殺敵,一顆顆的炮彈就像是死神的召喚一般,飛向敵人的陣地,總能炸出一些人類的殘肢斷體來,當然法軍也是如此做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下午五時左右,法軍最終無法抵抗,損失太過嚴重,至此被擊退。但是我們一定要說損失的話,雙方都是大炮狂轟,所以雙方的損失肯定都是極為慘重!真的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硝煙彌漫,而這硝煙彌漫中還有更多的缺胳膊少腿的傷員們大聲喊叫著,當然被炸到失去腦袋,或者完全失去生命機能的戰士們,肯定不會淒慘的喊出聲,因為他們將永遠沉睡在這裏,隻是為了他們心中那以我們今天的思想來看,空洞到可怕的信仰。
具體這種傷亡的數字是,雙方傷亡都在兩萬人左右,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次雙方加起來傷亡是在四萬人左右,隻是為了搶奪兩個渡口,不過這兩個渡口其實對任何一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而到了十八日,聯軍從東南北三麵向法軍猛攻,法軍完全抵抗不住這種三麵的猛攻,所以被迫放棄了他們的陣地,因為不放棄他們就得死光,所以這些放棄了陣地的法軍是從聯軍比較薄弱的地方,利用火力撕開了一道缺口,至此這才逃出了戰場。
到了一八一四年,聯軍就已經開始攻到了法國的本土,並且所有的聯軍國家都約定好,絕對不單獨與法軍議和。因為他們是好多國家的人一起在攻擊法國,這萬一中間突然出現有一方和拿破侖議和,那麼直接轉過身打聯軍的話,真的不得了,所以這進攻法國之前,聯軍各個國家的高層就已經全部協商妥當。
然後到了三月二十日,聯軍就對巴黎形成了包圍之勢,四月十一日,拿破侖就被迫與聯軍簽訂了《楓丹白露條約》,並宣告他自己退位,被軟禁到了厄爾巴島,波旁王朝這個時候重新統治法國。
雖然這次看上去是聯軍們打贏了,而且確實是打贏了,但是聯軍打贏之後肯定就是要分利益,可這是很多個國家,故此他們都覺得自己國家在打法國的時候出力大,或者說損失更大,至此應該得到更多的利益,總之我們可以說聯軍的高層們,為了這種利益的分配矛盾重重。而且這種矛盾最終還不是大家誰讓一步就能解決的問題,因為都不想讓步,既然都不想讓步,那麼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處理呢?其實很簡單,真的很簡單,那就是打!對的!大家打一仗,誰贏了聽誰的不就行了?我們大家看到這裏覺得這些聯軍的高層簡直是瘋了吧?不!其實他們都沒有瘋,其實這些聯軍的各個高層們原本就是打一個法國感覺沒有多少利益,還不如再打一家來分分,這樣不是更好嗎?所以在分利益的這種事情上,他們還是誰都不讓誰的,故此我們可以判定,他們就是想故意產生完全到不可收拾地步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