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了七月七日,聯軍開始進攻巴黎,拿破侖他根本不敵,因為沒有那麼多的軍隊進行抵抗,故此拿破侖他再次宣布退位,並且他又被流放到了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五年後病逝,結束了他的一生。
這場戰爭其實也正是標誌著拿破侖他的時代結束,但是這場戰爭也是動搖了整個歐洲的封建製度政體,也是為歐洲各個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製造了基礎。
接下來我們聊聊所謂的神聖同盟,也正是在拿破侖退位之後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是從頭開始了解,在一八一五年的七月,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之後宣布退位,被囚禁到了大西洋的聖赫拿島,我們也可以說是百日王朝的滅亡。這個時候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的保護下,返回到了巴黎,登上了國王的寶座,波旁王朝重新複辟。
為了清除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各個國家的影響,在奧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建議下,歐洲的各個國家都在奧地利召開了一次會議,我們人類曆史上將這次會議稱呼為,維也納會議。
這個時候歐洲所有參加對法國作戰的國家都是派了代表參加了這次的會議,除了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還有英國以外,西班牙、瑞典、還有葡萄牙等國也都派了代表參加,共計有二百餘人。而維也納會議的東道主是奧地利的皇帝弗蘭西斯一世,會議是由梅特涅主持。但是這二百多人地位當然是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就是國家的軍事力量乃至各個方麵的實力,當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但是會議主要是由梅特涅、俄國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英國的外交大臣卡斯爾瑞和普魯士首相哈登堡在操縱著。另外法國的外交大臣塔列朗也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他公開的聲稱:我什麼也不要,可我給你們帶來了最重要的原則,正統原則!這種所謂的正統原則,也是被各國的大臣們所接受,成為了維也納會議的指導原則。後來他也是擠進了核心會議,所以維也納會議由四國操縱,就變成了五國操縱。
其實我們真的要說明白了,這個維也納會議的本質,它本身就是一個所謂的分贓會議。四大國在打敗了拿破侖之後,開始瓜分拿破侖帝國的領土,並著手恢複被法國大革命破壞的舊歐洲封建秩序。因為拿破侖在征服了國家之後,將國家裏的封建秩序破壞了,而這完全不利於國家高層繼續欺騙民眾,或者就是繼續將民眾們當成不能說話的工具來對待,因為民眾們從這次戰爭,以及其他的方麵得知了很多的真相,當然也是高層被殺,故此這次會議也使很多被拿破侖推翻的封建製王朝複辟。此外,防止法國東山再起也是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之一。因為這個打仗就是如此的一個惡性循環,一直都是在複仇與被複仇這一死循環中進行的,當然還有利益乃至科技因素,所以各個國家都是害怕法國東山再起,這樣的話,法國肯定是會進行報複的。
所以在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縱橫捭闔,多方周旋,出盡了風頭,也因此擴大了奧地利的影響,被人們稱為蝴蝶大使。會議廳原來是有三個門,可是為了籠絡其他的大國,梅特涅又叫人開了兩個門,讓五國的首腦每人都能風風光光的進入會場。在大會上五國代表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互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而每當這個時候梅特涅就站出來打圓場,讓各國的代表們去參加非常豪華的舞會、宴會或者就是去郊外打獵。而梅特涅就趁機派特工去他們的住處,翻閱他們的文件和信件。
但是各國的代表們可都不是傻子,他們玩歸玩,這在談判桌上完全是一點也不退讓。結果這就導致維也納會議竟然開了長達八個多月,也被這個時候的歐洲人們戲稱為:老太婆的會議。
維也納會議之後,為了貫徹落實會議達成的各項協議,維護歐洲各個封建王朝的反動秩序,早就想當歐洲憲兵的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又是提議建議神聖同盟,而這所謂的神聖同盟,就是在所謂神聖的宗教崇高真理和正義的、基督教的博愛與和平的箴言下,歐洲各個國家建立起的一個同盟,如果在國內發生什麼革命、或者是因為剝削民眾造成暴動時,各國就可以相互支援。
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他親自起草了神聖同盟的有關文件和草案,並且還派人到歐洲的各國進行廣泛的宣傳。其實早在一八零四年和一八一二年,亞曆山大一世就提出要在基督教的名義下,將歐洲的各個國家聯合起來。而現在正是在打破了拿破侖百日王朝之後,在巴黎又一次提了出來。這件事情一開始各個國家的大臣們都是不把神聖同盟當回事,認為這隻是一些空洞的漂亮話而已。而且英國的外交大臣卡斯爾瑞對此還是不屑一顧,更是諷刺亞曆山大一世是在妄想和胡言亂語。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也認為亞曆山大一世不過是在唱高調,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