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秘密祭祀(2)
那一場變故,作為老管家的吳福,是唯一一個‘見證’了全過程的人。也是看到大周朝太子吳應熊最後被殘忍絞殺的唯一見證人。
平西王吳三桂雲南起事,這消息早早就傳到了京城。可是,康熙知道,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在吳三桂去往雲南任平西王時,就一直留在京城。並且,康熙還把皇太極之女建寧公主下嫁給吳應熊,目的就是要籠絡人心,讓重兵在握的平西王吳三桂,不至於真的起兵造反。
就算他有造反之心,自己的兒子吳應熊留在京城,實則就是人質,恐怕吳三桂也會投鼠忌器,考慮三分,不敢擅自起兵。
可是,吳三桂還是起兵造反了。其真正起兵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康熙的削藩政策。
起兵之前,吳三桂曾派人來到京城,秘密告知兒子吳應熊,叫他尋找機會,在起兵之前逃出京城,趕往雲南。
可是,處在京城的吳應熊當然知道,他留在京城,名為附馬,實為人質。隻要他稍微有些風吹草動,自己父親吳三桂的起兵必將功虧一簣。所以,吳應熊並沒有采取逃跑的方式,而是不動聲色地留了下來,真到吳三桂雲南起兵。
也正是因為吳應熊的這招‘丟車保帥’,讓康熙對於吳三桂的起兵,起到了麻痹的作用,才讓吳三桂得以在雲南正式起兵,並一路浩浩蕩蕩地打到貴州、四川、湖南。
不過,這也更激怒了康熙皇帝,所以,他毫不顧及自己的‘姑姑’——皇太極的女兒建寧公主的情麵,毅然捉拿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並他的兒子吳世霖,並處斬於京城菜市口。就連建寧公主及她的兩個幼子,也被軟禁起來。
‘反賊’吳應熊的首級,還在京城城門上懸掛了半個月,以示警告。
這一切,作為京城吳府的老管家吳福,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吳府被抄,所有的下人都被解散了,或被殺、被賣,或充官。隻有老仆人吳福,沒人要,也賣不出錢。他被留下來,處理吳應熊及其子吳世霖的‘後事’。
菜市口的斬殺結束,等所有人散去,老仆人吳福才從人縫裏擠出來,走到滿是腳印和唾沫的吳應熊及其兒子吳世霖的屍體前,趴在倆人身上,無聲地哭著。
他不敢哭出聲來,被斬殺的罪人是不能有人哭的,否則,哭的人一樣要被處死。
等所有人散盡、等到了天黑,吳福找來兩張破葦席,把兩俱沒頭的屍體裹起來,用一駕破馬車,把‘他倆’拉到了西郊外。
半個月後,吳福又到城樓上,收起了那兩顆已經半臭半幹、已經完全沒有了‘人樣’的頭顱,合著屍體一起,就‘葬’在了西郊這荒山野嶺上。然後,他搭起了這兩間茅屋,堅持一個人在這裏為‘太子’守靈。
今天,吳世琮、吳畏、吳懼三人找到這裏。也是老仆人吳福意料之中的事。不過,又出乎意料的是,怎麼在這個時候有人找過來。
老仆人吳福在這裏守了好幾年,這裏從來沒有人來過,就連附近的鄉民(說是附近,也最起碼在四五裏之外)都沒有來過。不過,要不是這樣的地方,當初大清都不可能讓他把兩人的屍首埋在這裏。這可是叛逆之罪,是‘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