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來到山下,茅草屋裏空著。(一般情況下,老管家吳福都很少待在茅草屋內)。清兵沒有抓到他們想要抓的人,把整個茅草屋掀翻了,也沒能在這裏發現什麼。
然後,清兵來到山上,找到了那兩個碗口大小的土堆,不論青紅皂白,七手八腳就把它掘了出來。
這一掘不要緊,下麵確確實實的埋葬著兩具屍體。
這不用懷疑,兩具已經腐爛的屍體,應該就是反賊吳應熊及其兒子吳世霖的了。這可是一重大發現。
挖掘出來的屍體,清兵也不敢輕舉妄動。這可是朝廷的重犯、是反賊,哪怕他們已經死了,對於他們屍體的處理,也不是他們這些一般的士兵可以擅自作主的。
他們悄悄地把兩具屍體秘密帶回了京城,把這件事秘密地報了康熙皇帝。
皇上對這事,並不聲張,這或許已經在他的意料之中。
這件事,已經不能再像幾年前那樣引起他的仇恨了。畢竟現在,反賊吳三桂已經死了,他所建立的大周政權也已經名存實亡。消滅它的殘餘勢力,隻是時間的問題。再加上,這麼些年被他一直囚禁的自己的姑姑建寧公主,那畢竟是自己的血脈親人,這麼些年,她早就已經受盡了磨難、享盡了孤獨和苦楚。對於這些對他的政權統治不能產生威脅的親人來說,他沒有必要再在她的傷口上撒一把鹽。
康熙皇帝秘密處理好這件事,對建寧公主一字不提。一個月後,他把建寧公主身邊的護衛減少了一半並給予了她更多的自由。借以減輕他對於這位政治婚姻的姑姑一份愧疚。
他本來認為,隨著西南吳周政權的滅亡,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再過一段時間,再給予建寧公主一些恩賜和安慰,也許就能把這件事和吳周政權一起忘掉。
可是,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人重新把這事掀了出來。他怎麼再向建寧公主解釋。所以,他不得不繼續把這件事隱瞞下去。
這也就是建寧公主給康熙皇帝提什麼要來他都滿口答應的一個原因。
這也是建寧公主向康熙皇帝要一個花童,康熙皇帝沒有半點推辭的原因。
吳世琮等人,發現安葬在西郊荒山上的‘太子’吳應熊及霖兒的屍體又被人掏了出來。這可不是一般的汙辱。
誰家的祖墳能夠輕易地讓人刨出來。
這可是天大的冤恨和不共戴天之仇。
這到底是誰幹的。不用想就是知道,隻有大清朝廷、滿清才對他們家族有這麼大的仇恨。這又增加了三人對於大清王朝的不滿。
可是,現在,這被刨出來的屍體又在哪裏,他們到底怎麼處理了‘他們’。
這個仇,一定要報。
三人在已經挖空了的兩個土堆坑前默默地跪了一陣,傷心了一陣。
最後,他們決定,還是要去找到建寧公主,把這件事清清楚楚地告訴她。
然後爭取得到公主的支持,因為這些更是公主的親人,這也是公主與她的滿清家族間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