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老道士的遺言 2(1 / 2)

0216、老道士的遺言(2)

站在旁邊的吳畏,立即彎下腰,把落在地上的‘書’撿起來,小心地交到了吳世琮的手上。

‘吾大周龍威大將軍台啟:

老道知道,將軍離開之時,就知道你能回來,如若是你親手打開此‘門’拿到此信,就此證明我已經‘走’了。

如此戰亂年代,再與將軍見麵,幾乎寥寥,故提前留下此信。’

…………

信中重敘老道士身世,連同布袋放入一枚軍戒和一枚私印。

吳世琮重又抖抖布袋,真有一枚軍戒和一枚私印從布袋裏滑落出來。

軍戒,是平西王駐守雲南時,特意鑄成,軍中立功,都會得到一枚軍戒,軍功的大小,軍戒也有大小之分。

看看這枚軍戒,吳世琮知道,這位曾經平西王手下的謀臣,曾立過大功,至少是二等功以上。再看看那枚私印,吳世琮終於知道這位改裝易容、隱姓埋名的大周重臣是誰了。

當時,軍中的傳說,他就是在當時平西王攻打黔地的這座縣城時犧牲的。卻不想,他留了下來。看來,當時,不管是這位重臣,還是平西王吳三桂,都曾經有個想法。

…………

‘將軍,自你走後,我大周慘狀,想畢知道一二,成王敗寇,這本也沒什麼,隻怨我等實力不濟。可,敗後,清軍追殺,對我大周皇帝、重臣、太子太孫的殘殺,猶為太過。此即異族之爭、異族之恨。

吾身處深山,並不閉塞,衡州兵敗後所發生的一切,老臣略知一二。滿清對於漢人的仇恨,漢人有目共睹,這不僅僅是我等吳氏一族,是我等整個南方漢人的共同仇恨。

大周昭武皇帝身死,皇孫被誅,眾將士、大臣或誅或逃或隱,已不知所蹤。不過,老臣知將軍一定會回來。

我大周後事,唯靠將軍了。

血我氏仇,振我民心,克服中原,驅逐滿清,還中原大地一看淨土,唯有將軍才能做到。

吾留此處,一為年已花甲,不勝奔波,雖有退意,但衷心不改。老臣知我大周東進驅虜,並非易事。受吾大周昭武皇帝委托,老臣留此,雖難盡職,卻也時時以我大周為念。

老臣曾思,如我大周北上,一帆風順,蒞臨京師,坐北朝南,固然好事。若有不濟,退守滇黔;此滇黔要塞,必為要地。

如今全軍潰散,幾近滅族,想要複仇,必重新起事。

之前,將軍扶柩而來,乃冥冥中事。

那時,平西王即我大周昭武皇帝,登臨此山,觀八方風水,也知此山有帝王之像。故留我於此,此又一原因矣。

如今,果不出所料。

流落此山五年,除誦經念佛,老臣無時不在想我大周之事,無時不在觀此處軍事要塞。

我大周東進,有操之過急之嫌;不過,也被逼無奈。

衡州稱帝,是急之又急,以至今日兵敗如山。我大周昭武皇帝死而不宣,宣而不發,秘密回滇,最終流落此地荒蠻,乃上天注定。

如今,昆明盡失,大周已無力回天。

能逃脫者,唯將軍爾。

至此,將軍意欲何為?!

將軍進京,心存僥幸;可事與願違,行刺康熙,卻天命難違。幾次行動,都無功而歸。此乃滿清氣數也,亦我大周運勢如此,也由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