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曆史上有名的賢臣:對外,數次打敗北方蒙古人的入侵,在南方,已基本平定了少數民族的叛亂,而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也被戚繼光等名將擊潰;對內,將泛濫成災的黃河與淮河治理好,發展生產、鼓勵耕織,國力空前強盛。

那時候,中國是全世界當之無愧最強大、最富有、最文明的國家,僅以人口一項,當時的中國就有一億人。

我有時候常想,如果當時就需要所謂的“世界警察”,那麼除了中國以外,就不可能再是其他的國家;如果當年中國的各大書院可以招收留學生的話,大明王朝一定會對外開設中文的托福、GMAT、GRE、雅思之類的考試,外國人中也一定會出現類似俞敏洪那樣的集語言、考試及商業才能為一身的成功商人,在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開設新“西”方學校,教授那些削尖腦袋想往中國鑽的老外們,如何在大明王朝的托福、雅思考試中投機取巧、獲取高分,拿到大明王朝各大書院的Offer……

一句話,當時的大明王朝是極其強盛的。努爾哈赤覬覦大明江山的難度,不亞於今天越南想要吞並掉美國一樣。

然而,努爾哈赤最終做到了!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的第二年,公元1619年,後金攻占了遼東重鎮撫順,明軍大敗,總兵官張承蔭戰死,一萬多明軍全軍覆沒。明王朝在準備了一年之後,萬曆皇帝派出四路大軍共22萬人馬,對外號稱47萬,北出山海關平滅後金。這場戰役,就是後來非常有名的“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一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後金部隊全加在一起僅6萬人,對明軍的22萬人,人數上是1比4,除此以外,明軍裝備還要遠遠優於後金部隊,當時大明軍隊普遍配備火器,有紅衣大炮、神機營等,而後金部隊則基本上是冷兵器。

然而努爾哈赤就憑這6萬人馬,僅用了5天時間,先後殲滅了明軍東、西、北路大軍,三路大軍的總指揮劉綎、杜鬆和馬林全部陣亡。

這一役,明軍陣亡文武官員三百一十多人,士兵死亡五萬餘人,而後金隻陣亡了兩千餘人。

在明軍陣亡將領中,東、西、北三路大軍的總指揮均為大明王朝著名的驍將,尤其是東路軍總指揮劉綎,一生戎馬,先後平定過緬甸、朝鮮、倭寇、播酋、彝族、羅雄的叛亂,身經數百戰,威名震動海內外。他所用的镔鐵刀重一百二十斤,比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還要多三十九斤,在馬上舞動起來,輪轉如飛。

然而,就連這樣的驍將最終也死在了努爾哈赤手上,大明王朝舉國震驚,並且自此,一直到袁崇煥出場,大明的軍隊沒有再打過一次勝仗,屢戰屢敗,而且每一次後金都是以少勝多。小的不說,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袁應泰指揮7萬大軍,全軍覆沒;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王化貞指揮十四萬大軍,同樣全軍覆沒……

明王朝對後金的恐懼達到了極點,提起“辮子兵”,朝廷上下無不談虎色變。

還記得在我中學上曆史課的時候,每每老師講起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戰役,無不口沫橫飛,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而對於努爾哈赤來說,所謂“以少勝多”簡直不值一提。他一生身經數百仗,從13副盔甲、30個人起兵,最後打下明朝一億人的江山,幾乎每一仗均是以少勝多。

當然,努爾哈赤也並非沒有打過敗仗,不過隻有過一次。這一仗是他一生的最後一仗,他自己就是死在這一仗上的,因為他這一仗的對手——是袁崇煥!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