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3 / 3)

從上麵的記載不難看出,幹將是歐冶子的徒弟這是不容置疑的,而莫邪確實是歐冶子的女兒這也沒錯,所以本人得出推斷,幹將是歐冶子的女婿兼徒弟。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莫邪劍其實是歐冶子本人所鑄,隻不過用女兒莫邪的名字命名而已。

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雖然第一種說法是古書的記載,莫邪跳到火裏真的能成一把劍麼?我看未必…

所以說,這兩種說法,都有可信的一麵…

3:“三長兩短”這句成語,究竟是來源於棺木還是歐冶子所鑄的“三長兩短”五把劍?

兩種說法都有。

源頭之說(1):《禮記?;檀弓上》有如下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用現代話作一簡要複述: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橫的方向木板長,縱的方向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於此。

源頭之說(2):戰國時期越國著名劍師歐冶子所著三長兩短五把利劍,鋒利無比,一般人遭遇到這五把劍就有性命之憂,所以後世把各種危機人生命的風險稱為三長兩短。

4:有的網友指出,巨闕、湛瀘甚至幹將莫邪,都是一鑄3000把的量產貨?

這個純屬無稽之談。

且不說這四把劍都做3000把,就算把其中任意一把鑄出3000把,都夠歐冶子忙活到97香港回歸的,再者。有3000把存貨的量產劍,也絕不會千古留名,據說王麻子菜刀,一個月的產量也隻有一萬把。

湛瀘劍跟AK47不一樣,古代有名有號的寶劍都是價值連城,僅此一把,鑄劍大師一生中是不會將同一把劍打兩次的。

在此聲明,這不是一本學術書籍,是一本小說,關於一些史實性的內容也隻是參考其它文獻而已,關於中國古代名劍的說法有很多,誰也沒見過歐冶子本人,所以即使是《淮南子》或《夢溪筆談》的記載,也不能說100%的準確,我不是這方麵的專家,所以有時候有所疏漏,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些疏漏就對我冷嘲熱諷,寫書不容易,要麵麵俱到就更不易,希望大家多包含,大力金剛掌在這裏拜謝了。

在這裏將我找到的資料都貼給大家,如果對古代兵器再有疑問,這裏應該比較詳細。

中國曆代名刀、名劍錄:

萬仞:

古代名劍。郭於章《劍記》:“西晉寮有旌陽令許遜者,得道於豫章山,江中有蛟為患,旌陽沒水投劍斬之,後不知所在,項漁人網得一石匣,鳴擊之聲數十裏,唐朝道王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劍一雙,視其銘,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

龍劍:

古代名劍。劉禹錫《武陵觀火》:“晉庫走龍劍,吳室蕩燕雛。”柳宗元《聞歌》詩曰:“翠帷雙卷出頃城,龍劍破匣雙月明。”

照膽:

古代劍名。南朝。梁。陶弘景《刀劍錄》載:“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歲次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金劍:

古劍的一種。《刀劍錄》:“章帝建初八年,鑄金劍令投於伊水中,以壓人膝之怪。”

王氏劍:

古代名劍。《五代史。馮暉傳》:“吾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