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段(1 / 3)

列起來。由於一個捐獻者可以捐出兩個腎髒,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選擇兩位患者接受移植。而這兩位患者中的其中一人往往由吉住所在的醫院來協調,並實施移植手術,這已是一種慣例。因此,市立中央醫院會從自己的資料庫裏選出HLA相適度最高的兩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然後挑選出現階段適合進行移植的患者最終接受移植手術。如果在本地沒有找到適合的患者,負責部門就會到位於千葉縣的國家腎髒移植中心——國立佐倉醫院——繼續檢索,然後將腎髒運送到其他地區。但如果交通不便、路途過遠的話,就有可能導致腎髒在接受移植的患者體內難以成活。也就是說,如果運送的時間過長,腎髒就會變得不新鮮,其組織功能也就會隨之減弱。這就是為什麼要盡可能在本地進行移植配對的主要原因。

吉住用肩膀夾住聽筒,雙手敲擊著電腦鍵盤。不一會兒,電腦畫麵上就出現了從移植協調部門傳過來的資料,是經過篩選後列出的候選患者名單,已經按照HLA類型相適度的高低順序排列好了。吉住拖動鼠標,大概地瀏覽了一下整個名單。

“按照名單順序,接受這次移植手術的是排在第一位的安齊麻理子和第三位岩田鬆藏。而將由我們醫院負責進行手術的,是第—位的安齊小姐。”

聽到這裏,吉住不禁皺了皺眉,然後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啊”地驚叫了一聲。

吉住慌忙將屏幕上的名單快速地拉到最上麵,排在第一位的果然是一個叫安齊麻理子的患者,十四歲,有一次移植史,實施該次移植手術的醫院是市立中央醫院。吉住又仔細地看了看麻理子的HIA類型。資料上顯示的是:與捐贈者的HLA類型全部一致,毫無差別。

安齊麻理子。

沒錯,就是她。

兩年前由吉住擔任主治醫師進行移植手術的那個少女。

占住兩年前曾嚐試為麻理子移植她父親的腎髒。手術本身沒有什麼問題,術後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排斥反應,但是後來卻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導致腎髒沒能在她體內成活,最後隻好又將其取出。想到這裏,吉住緊緊地咬住自己的嘴唇,心裏很是悔恨。

HLA是人體淋巴球抗原的簡稱,是一種人體細胞表麵上的糖類蛋白質。當有其他細胞想從外部侵入的時候,免疫細胞就會對侵入細胞的HLA進行識別。如果識別的結果與自身HLA不相符,免疫細胞就會將入侵細胞視為異物而對其進行攻擊。這也就是所謂的人體免疫功能。同樣,在被移植的腎髒的細胞表麵也有HLA,如果其HLA的類型與接受移植的患者本身的HLA不相符的話,患者的免疫細胞就會將移植進體內的腎髒視為異物而對其進行攻擊,使其無法在患者的體內存活。因此,在進行移植的時候,必須要求被移植的腎髒的HLA與患者自身的HLA相符。但是,HLA的分類不像血型隻分成A、B、O、AB四種類型那麼簡單,它的構成是非常複雜的。總的來說,它分成A、B、C、DR、DQ、DP六種大的類型,而這每一種大的類型裏又有十種以上的子類。其中,由於A、B、DR的解析速度最快,因此在移植中首先要考慮這三種類型的相適度。由於抗原的種類過於繁多,患者想要找到與自己的HLA完全相符的捐贈者實非易事,因而給移植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即使是在兄弟姐妹當中,六種抗原類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也隻有四分之一,即四個人裏才會有一個完全相同;而在陌生人裏尋找,其吻合的可能性往往隻有幾萬分之一。因此在實際的移植手術中,可以允許一到兩個抗原類型出現偏差,但卻不能否認成活的概率會因此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