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倉認為,恐怕“Eve1”與利明進行交配的目的隻是想奪走利明的細胞核,然後與自己的細胞核以及線粒體DNA一起創造出新的物種。但是“Eve1”在這個研究室裏被培養期間,已逐步分化成了與人類不同的物種,也就是說,“Eve1”的卵細胞和利明的精Zi的交配就成了異種間的交配。利明的線粒體DNA在卵細胞裏不但不會被排斥掉,反而會逐漸增多。結果發生了什麼事呢?
淺倉快速地瀏覽著《自然》雜誌裏的這篇文章。出院以後,淺倉把這篇文章反複讀了好幾遍。現在不用看英文,文章的內容就浮現在了腦海裏。
這是一篇概論,討論的是一種被稱作淡菜貝的生物的線粒體DNA的遺傳形式。雄淡菜貝的線粒體DNA會遺傳給孩子,但其遺傳方式非常特殊。與鼷鼠和人不同,雄貝擁有雄性的線粒體DNA,雌貝擁有雌性的線粒體DNA。雄貝和雌貝相交配,就會出現下麵的情況:精Zi裏包含著雄性的線粒體DNA,卵子裏包含著雌性的線粒體DNA,受精之後生下的結合體如果是雌性,結合體幾乎隻包含有雌性的線粒體DNA;相反,如果生下的是雄性,結合體裏就會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兩方的線粒體DNA,而且隨著雄性孩子的成長,雄性的線粒體DNA會增加,最終取得支配地位。總之,淡菜貝的情況與鼷鼠不同,淡萊貝進行的是單親方麵的基因遺傳,雌性的線粒體DNA隻被雌貝繼承,雄性的線粒體DNA隻被雄貝繼承。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奇妙的事情呢?據說這是一種針對自私的線粒體DNA的擴散而形成的一套有效的防禦機製。假設在一隻雌貝中,有一個突然發生變異的線粒體DNA出現了,並且能比一般的DNA更快地被複製出來,那麼,它就會在雌貝裏一個勁兒地增殖,並最終把普通的雌性線粒體DNA全部驅逐。如果采用將父母的線粒體DNA同時遺傳給兒子和女兒這種遺傳方式的話,那發生了變異的DNA很快就會擴散到子孫後代的身上。但是,如果是雌性的線粒體DNA隻被雌性的下一代承的話,至少這個變異的DNA隻會傳給貝的“娘家”這一血係。這樣就可以防止變異DNA的擴散。如果參照理查德·道金斯倡導的“自私的基因”這一觀點,就會發現這種現象很有趣。
所謂“自私的基因”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基因隻考慮盡可能多地留下自己的子孫後代”。在這種情況下,貝的核染色體組、雄性的線粒體DNA,以及雌性的線粒體DNA這三種自私的基因糾纏在一起。發生變異的雌性的線粒體DNA想盡可能多地繁殖自己,便反複地進行複製,還想更進一步把自己的DNA傳給子孫後代。但是,對雄性的線粒體DNA來說,自己的DNA既然肯定會遭到驅逐,那它就理所當然地會去阻止雌性的變異DNA的傳播。而對雄貝的核染色體組來說,它肯定不喜歡在自己身體裏與自己有共生關係的線粒體發生無用的變異吧。好不容易才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如果線粒體發生突然變異了,自己的生存將有可能遭遇到危險。雄性的線粒體DNA和核染色體組之所以采取自私的態度,為的就是要與雌性的線粒體DNA的自私戰略相對抗。
於是,一個阻擋雌性的線粒體DNA遺傳擴散的機製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