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麵都有鋒利的刀刃;從前端來觀察刀身的形狀,則是呈現扁平的菱形。這種形狀,似乎就被稱做“蛤蜊刃”。
所謂的馬克二型刀,除了在越戰時代所實際使用的原版武器之外,也有以原版為基模再加以複製而做成的複刻版。而自己現在手頭上的這把,大概是複刻版的作品。再怎麼說,原版馬克二型刀的價值,在現在早已水漲船高,一般也要叫價十幾萬元吧。這個價錢不是拓也的能力所能負擔的。
打造刀身所使用的剛材,是440C的不鏽鋼。如果是原版馬克二型刀的話,應該是使用L6高速鋼。無論是刀的硬度、或鋒利度,都是原來的材料比較好。但可惜L6高速鋼有容易生鏽的致命缺點,因此戈博公司最近所生產的刀子,都改用不鏽鋼來打造刀身了。
如果這把刀是L6高速鋼的話,為了要達到防鏽的效果,刀身應該會磨得像鏡子一樣閃閃發亮才對,從這一點,也可以確定它是複刻的版本。因為眼前的這把刀,使其外觀看來像是灰色的石材。黑色的刀鞘,應該是用專門用在防彈衣內裏的杜邦尼龍材質所製造的。像是賽車用自行車的茶色坐墊也是用它做成的。
秀一從刀鞘中把刀子拔出來後,注意到在那上麵附著微細的黑色小點。仔細一看,似乎是刀鞘內的硬質橡膠所脫落下來的小碎片。
刀刃整體的長度長達17.5公分。在接近刀柄的部分,有著鋸齒狀的波浪型設計,這個部分似乎被稱作半鋸齒型。
因為現行日本槍炮彈藥管製條例的規定,刀子的刀身部分長度是不能超過六公分的,所以如果沒做鋸齒這個部分的話,原則上現在是禁止進口到日本的。然而實際上揮刀刺殺人時,因為多了這鋸齒狀設計,反而會將傷口撕裂、使其難以愈合,因此更增加了危險性。
在刀柄和刀身之間,則有著護手,形狀向兩邊延展開來。護手存在的最大目的,當然是為了要防止拿刀的人不小心滑了手、握到刀身的部分而受傷。但在另一方麵,護手因為可以固定手的位置,所以在握刀刺人的時候,可以使力地將刀刃刺入。
秀一閉上單眼,從側麵來看這把馬克二型刀。它的刀刃,確實有著微微的傾斜角度,大約是兩度左右吧。
根據自己從網頁上查到的資料,之所以要把刀身做成這種傾斜的樣子,有兩種不同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認為把刀身做成斜的,比較容易藏在身上、跟人的身體密合。真是毫無說服力可言。
另一個理由,則認為因為馬克二型刀原本就是為了要刺殺人而設計的,所以,在橫握著它刺入人體的時候,有著略為傾斜的角度,才容易把刀插進入人的肋骨之間。
這樣的話,自然可以確實迅速地取人性命。因此作為殺人的凶器而言,這把刀可是萬中之選。
想到這裏,此時在秀一的腦海中,忽然浮現了小學一年級時候的記憶。
那個時候,自己曾經和拓也兩個人為了撿橡樹的果實,而走進鐮倉的深山之中,最後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那時正是秋天,日落特別快。才想著夕陽已經西沉,不知不覺間,竟然天色就已經整個暗了下來。秀一害怕地快要掉出眼淚了。
不過,先哭出聲的人並不是他,而是拓也。看到哭了出來的拓也,秀一覺得自己非振作不可。於是他牽著拓也的手,邊給拓也打氣,邊走過一片漆黑的穀戶,尋找可以回家的道路。
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們來時所走的方向時,兩個人都鬆了一口氣,誰也沒有開口說話。雖然已經找到路、不在需要手牽手走路了,但是,一直到最後,拓也都沒有放開秀一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