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
恰時黃梅熟透的佳節,長江中下遊進入了梅雨季節。
這一日,朱鳳澤從國子監趕回東宮,京都同樣下了毛毛細雨,抖落一身潮濕的雨水,朱鳳澤抬眸望著灰蒙蒙一片的上空。
翌日,雨還在下,朱鳳澤停了練武,沒有去國子監上課,選擇在書房自主讀書,下朝時分,聽聞了老皇帝責罵了不少文臣武將,命不少人閉門思過,又仗責了三四個文臣。
正是黃梅雨季,李軒回來稟告,說是上半年建好的長江中下遊一處重要的大壩在河水的摧殘下,決堤。
下遊的百姓們苦不堪言,流言四起,難民眾多,下層的酷吏壓了半個多月,終於有難民出現在京都附近,被人發現,特地上稟聖上,上達天聽。
老皇帝聽聞後,震怒,撥下去建壩的公款足足四百萬兩白銀,這些白花花的銀子都去那兒了?
誰中飽私囊,偷偷瞞天過海?
這才是令聖上動怒的緣由,是誰這麼大的膽子,膽敢挪用建壩的公款,去建造一個徒有其表,不堪一擊,河水一漲,便令無數人受難的堤壩,實在是膽子太肥!
這處堤壩當初是由站在燕王這邊的官員戶部左侍郎曾壹一手承接,連著燕王的嫡長子,燕王世子都摻和在其中,他憑借建壩這功勞,得以被聖上褒獎。
朱鳳澤聽完李軒的稟報後,不急不躁的吃了一口茶,道:“孤還沒想動四皇叔,未想到,四皇叔早早自掘墳墓,嗯哈。”他冷笑了一聲,覺得不是有人有遠見,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便是燕王一派的官員太過草包,連著堤壩的公款都敢貪汙,隻要一下雨,定然會功虧一簣,不要命了是不是!
得了錢財,亦沒命花。
即便得知鍾錦離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可能性是燕王派來行刺的刺客,朱鳳澤依舊沒想著打草驚蛇,他如今的勢力不穩,何況父君的死,才冒出一點頭目,他沒空扳倒這麼大的一棵參天大樹。
燕王要是倒下了,誰還能和康王對打擂台呢?
朱茂铖嗎?——朱鳳澤為自己的這想法感到好笑!
他不需要誰來當他的馬前卒,這些權勢過大的皇叔們,他會一個個的扳倒,隻不過,不是現在,時機不對,現在的情勢對他有利,不過來得太早了先,他不想鋒芒畢露,被推上最前頭,成為他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須知,他的父君,皇太子,便是這麼沒命的。
朱鳳澤擇了小碟子裏的一塊蜜餞,丟入嘴中,旁若無人的咀嚼了起來,享受甜味在舌尖蔓延的滋味兒。
李軒半響沒聽殿下出聲繼續評斷,或者是吩咐等後話,斜著視線偷偷的看了一眼,看見殿下腮幫子鼓鼓,吃得正歡,沒心沒肺的模樣,他頗有點恨鐵不成鋼。
朱鳳澤吃完蜜餞,吃了一口茶衝淡一下嘴裏的甜味,準備再偷偷摸摸的拿起一塊糕點,沒想到,李軒灼灼的目光一直凝視他的一舉一動。
朱鳳澤為了保持威嚴,咳了咳,問:“李軒,還有事要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