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大郎的前程張巧兒也十分重視,因此她當下便麵色微凝的問了句:“把機會讓給二弟?那你今後的前程怎麼辦?莫非官人你不想出仕為官?”
“出仕為官、報效國家,這是大多數讀書人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可說實話我對當官並無太大興趣,不想被困在勾心鬥角的官場上、也不想因當官而逐漸迷失本心……”
齊大郎說著頓了頓,才一臉自傲的說道:“我之所以參加科舉,其實更多是想證明自己的實力、替齊家掙一份榮耀,並不是為了掙個一官半職、從此平步青雲———在我看來,平步青雲也未必是件好事。”
其實張巧兒也不希望齊大郎出仕為官,隻想和他一起過平平淡淡、自給自足的小日子,畢竟為官就很可能被迫同流合汙、或是被迫“站隊伍”,再不然就是被那幾個少得可憐的俸祿、逼得去收刮民脂民膏,那還不如經商賺錢、大大方方的花自個兒賺來的錢來得快活自在。
隻不過“士農工商”、“商”排在最末等,宋人也大多瞧不起商人,所以張巧兒才不敢勸齊大郎把心思都放在經商上頭,怕因為她超前的觀念而影響了齊大郎的前程……
張巧兒念頭才剛剛轉到這兒,齊大郎就和她心有靈犀的開口說道:“我雖不想為官,不過卻早已有了打算、想去謀份適合讀書人的差事!隻不過咱這些年在汴京城經營的買賣卻不能放棄,畢竟一家人能有錢吃飯穿衣才是最要緊的事,讀書人的清高傲骨和臉麵又不能當飯吃!”
第十六章 成了香餑餑
第十六章成了香餑餑
齊大郎這番務實的話讓張巧兒深感欣慰,也正合張巧兒的心意———先前張巧兒還擔心齊大郎會是個迂腐刻板的酸秀才,會瞧不起經商這個行當呢!
於是張巧兒馬上出言鼓勵道:“官人,這可是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官當不當的確是不打緊,可這錢咱可得繼續掙下去,別說我們很快就得替三娘備一份嫁妝,就是二弟也差不多該說親娶妻了……這些事兒哪一樁不都得要錢?”
張巧兒見齊大郎連連點頭附和她的話,懸著的那顆心才落了下來,隨後才問起了齊大郎的打算:“先前官人你說早已有了打算,那你打算如何?”
“我早已仔細琢磨過了———若是我能有幸得以被選進去太學教書,那這也算是份穩定的差事,賺取的銀錢也不會比當官的俸祿少……”
這教書的確是那些飽讀詩書的書生的另一條出路,且這教書說起來簡單、其實細分之下也有好幾種情形———一種是學問不大出眾的落第秀才,他們大多隻能去些鄉下地方的小書塾教書,賺取的束脩往往以物事和吃食居多。
另一種同樣是落地的秀才,不過他們大多學問還不錯、且家世清白的,那便有可能被請去一些大戶人家裏頭,給年幼的孩童啟蒙、或是教那些深居簡出的小娘子讀書識字,賺取的束脩多為銀錢、也還算是豐厚可觀。
最後一種則是高中但卻不願意出仕的登第士子,這樣的人算是人才、是有資格到太學去教書的,且教得好日後還可以升為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教授。當然,就算是登第士子想要進太學教書,也是需要通過考核的,並且還必須找當朝在職的官員保薦,才能獲得考核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