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段(1 / 2)

子了。

76

76、皇城 ...

皇城。

柳梓接到邊城告急的線報後,夜裏立即暗中進宮麵聖。

他穿著整齊地站在殿內,等待坐在皇位上的人看完消息。

皇上沉吟半晌,輕聲說道:“既然邊城告急,自然該派兵增援。柳卿深夜為此而來又是何意?”

“回皇上,臣聽聞除彥城外,其餘四城均有敵情;五城中又以彥城屯兵最多,先增兵彥城,怕是不妥吧?”

“年前雍沂被毀,彥城便成了中原的門戶,屯兵最多也是應該的。”

“五千士兵足夠守城了,事前劉將軍卻一再要求增兵、增糧、增餉,邊關其他將領也未必心服啊。”

“這次戰事又起,不增援怕也不妥吧?若是劉卿抵擋不住,胡兵便可順官道直入中原了。何況即便是守住了,事後劉卿追究起來,朕該如何?”

“皇上是九五之尊,哪個忠心的臣子會違抗聖命?這個劉子衿倒是大膽,臣前日收到消息,說是戰前他還曾暗自出了軍營,不知去了何處。直到大戰在即,他才匆匆趕回。”

“依你所言,這增援一事……”

“不若等其餘各城都解了圍,再去救彥城。依著彥城的守兵排布,便是十日再去救也不遲。即便是彥城失守,陽關處還存有大量火藥,盡可將胡人堵在陽關之外。皇上以為如何?”

柳梓走後,皇上提起朱筆在紙上批了幾字,又對身旁的老太監說道:“依你看,這彥城若是不增援,可以守幾日?”

“這……老奴、老奴不敢妄言。隻是老奴聽聞柳梓與劉大人素有私怨,柳梓若是因私廢公,誤了增兵的時機,可就大為不妙啦。”

“這倒也是——柳卿方才不是說,陽關還有大量火藥麼?”皇上輕笑了幾聲,將方才寫好的朱批又丟進了廢紙簍中。

老太監跟著皇上回去時,對一旁的小太監說道:“皇上方才丟進廢紙簍的東西,你可得仔細著點,別叫他人拿了去,清理完了就全教燒掉,記清了?”

“是。”

待到旁人都走光了,那太監才迅速翻找著紙簍中的東西,將那朱批重新展開。他從袖內摸出一張紙片,就手沾了些未幹的墨汁,抄寫起來。

******************************

守城已到了第三日,還不見朝廷的援兵。子衿抽出幾個士兵前去各城探聽消息,士兵回來報稱其餘四城都已有增援。次日桂岩又接到一份公文,稱朝廷的援軍要在兩日後才到。

他狠狠將公文摔在地上,子衿又撿起來仔細看了一遍。

增援延遲,城內莫說解圍,便是能否守住城門都成問題。若是兵源不足,怎麼其餘四城都有增援?

守城六日?

76、皇城 ...

城內餘糧已不剩多少了,百姓們全都從家中出來為軍隊運送軍備,便是如此也處處捉襟見肘。如此守城,還不如——隻等援軍一到,便打開城門衝殺出去。

他將仍在發怒的桂岩拉到沙盤旁邊,又看起地形來。

“在這兩城中間聚集的胡人較多,若是等這兩地解了圍,便各與彥城形成掎角之勢……”

“解圍?等到他們解圍,胡人都闖入百姓家中搶掠了!”

“桂岩——”

“這四城守將,三個都是膽小怕事之輩,若不是胡兵來得少,他們早開城投降了!以往莊將軍在時他們之中便有小人向胡兵通風報信以求自保,我看這次你一離營便有大批胡兵來襲也非偶然。真是家賊難防!”

“你是說,消息傳出得如此之快?”

“軍隊每月都會暗中進行清理,凡是接觸過可疑之人的士兵一個不留,隻是己方往來管得不嚴。”

正說著,外麵傳來轟然大響。兩人急忙出去看看情形,卻見士兵已抬出了火藥。

子衿大聲喝道:“這是誰的主意?誰搬出囤積的軍備?”

“回將軍,方才有一隊兵馬運來了糧草和大量的火藥,說是陽關來的,奉旨增援。我們正要稟告將軍,他們卻早早回去了。”

“不是說要兩日後麼?來了多少人?”

“這……隻來了百餘人而已。”

桂岩大吼道:“荒唐!彥城士兵傷亡了三千,隻來一百餘人?他怎麼不幹脆叫識路的老馬將東西送過來算了!”

“也罷,來了火藥也是好的。”子衿想了想,說道:“送來了多少火藥?”

“方才點過了,有五百箱。”

“不要一點點扔下去了,徒增損耗。”

“將軍是要——!”

“既是陽關送來的,何需省著?分三批,第一批全部扔下去,將還在攻城的胡人全部炸死!”

子衿轉頭看著那洶湧而來的人潮,眼裏漸漸染上肅殺之色。

侵我家國,阻我回程者……該死!

77

77、死訊 ...

第一批火藥用盡後,胡兵果然攝於其威,不敢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