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料敵之先(二)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死水》
吟誦完聞一多先生的詩後,
吳大雄忽然又想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一年半後,國統區的法幣會瘋狂的貶值。
國民黨為了開戰印刷了大量紙鈔,
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為此開始發行金圓券。
這無疑加速了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不行啊!得趕緊告訴阿芝一聲才是。
收縮連鎖經營的陣地,該轉讓的轉讓,該出兌的出兌。
務必收回大量的現金流。最好全部兌換成黃金。
或成在現代社會吃香的名人字畫,古董家具亦可。"
就這樣,吳大雄給陳芝打了一個多鍾頭的長途電話。
細說其厲害關係。
終於讓陳芝打消了利用抗戰勝利的機會準備繼續擴張的念頭。
全線收宿經營管理。避免了日後因貨幣貶值而遭受到的重大損失。
要知道,金圓劵的發行初期,在沒收法令的威脅下,
大部分的城市小資產階級民眾皆服從政令,將積蓄之金銀外幣兌換成金圓劵。
與此同時,國民黨**試圖凍結物價,
以法令強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價供應貨物,禁止抬價或囤積。
而資本家在**的壓力下,雖然不願,亦被迫將部分資產兌成金圓劵。
即日起以金圓券為本位幣,發行總限額為二十億元。
實際上為了追加軍費開支其貨幣投放量遠不止這個數字。
發行金圓券的宗旨在於限製物價上漲,
規定"全國各地各種物品及勞務價,
應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該地各種物品貨價依兌換率折合金圓券出售。"
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癱瘓,一切交易轉入黑市,整個社會陷入混亂。
一大批無辜的中小資產者成為受害者。破產,倒閉,自殺者不計其數。
當然,勞苦大眾也受到波及。隻不過窮到無券可兌。
心理層麵反而會好受一些。這就是當時的糟糕局麵。
國民黨的敗亡,不是先敗在軍隊方麵。
而是自絕於一張紙幣上。
1948年10月1日,國民黨**被迫宣布放棄限價政策,
準許人民持有金銀外幣,並提高與金圓券的兌換率。
限價政策一取消,物價再度猛漲,金圓券急劇貶值。一瀉千裏!
至1949年6月,金圓券發行總額竟達一百三十餘萬億元,
超過原定發行總限額的六萬五千倍。票麵額也越來越大,
從初期發行的最高麵額一百元,到最後竟出現五十萬元、
一百萬元一張的巨額大票。金圓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廢紙。
國民黨**財政金融陷於全麵崩潰。人民拒用金圓券。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黃金貴得離譜。
兩根金條足可以買到北平的一處四合院。
而在現代時空,兩根金條能買到北京城四合院的什麼?
也許能買下區區一小塊放花盆的地方吧!
—— —— —— —— 華麗的分割線 —— —— —— ——
自國共重慶談判破裂以後,
國共雙方軍隊進行了多次更劇烈的爭鬥。
因為有秋容,吳明珠和獨立第五師的背景參照。
可以說,吳大雄現在的身份非常危險。
毛慶禮局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善意提醒他,
希望他可以激流勇退。
不要參與其中來。
"吳老弟!我說的話你可曾明白?"
吳大雄於是辭去國民黨軍統上校職務。
回到了自己的江蘇吳宅老家,與眾位夫人。
開始過上一段平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