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料敵之先(七)(2 / 2)

1933年,經部隊朋友介紹,張靈甫與吳海蘭相識,

於同年冬在廣元拜堂成親。婚後,夫妻琴瑟和鳴,感情甚篤。

一年後,女兒張清芳出世,一家人其樂融融。

不料由於常年作戰在外,當一位同事兼同鄉的團長從西安探親回營,

張靈甫向他打聽妻子吳海蘭的情況時。

那位團長見他那焦急的樣子,就故意跟他開玩笑,打趣地說:

"啊呀,老兄,說出來你可不要生氣呀!

你的太太嘛,一次我看見她打扮得花枝招展,

身邊還有一個年輕人,西裝革履,兩個人正親熱呢!

你要是不放心,快去西安看看吧!"

張靈甫生來個性內向,脾氣暴躁。他一聽此言,居然信以為真。

頓時火冒三丈,心想,我堂堂男子漢大丈夫,

哪能戴上"綠帽子",讓人家在背後指指戳戳!

於是決定馬上請假回西安找吳海蘭"算賬"。

他向胡宗南請了假,回到家他對妻子說:

"我好長時間沒吃過餃子了,你為我包一頓餃子吧。"

妻子吳海蘭聽後便到菜地割韭菜。

張靈甫尾隨在後,待妻子剛蹲下去割韭菜時,

即拔出手槍,對妻子後腦就是一槍。

這個故事內容到底是不是真的,無從考證。

即便是有,畢竟夫妻一場。好離好散。何必動槍。

就因為這個事,導致了極嚴重的後果。

就這樣,吳海蘭死在了自己丈夫的槍下。

因為此事外傳還涉通共之嫌,事發後張靈甫怕傳出去百口莫辯,

便對外界說是感情糾葛。但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那就是張靈甫對吳海蘭的懷疑,並沒有獲得確鑿的證據。

吳海蘭被槍殺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她的娘家,

吳海蘭的哥哥為此寫了一封控告信,投到了西安的婦女協會。

當時正是女權興起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事,外界對此更是難以容忍。

中央軍團長殺妻案一時在古城鬧得沸沸揚揚。

張學良的夫人於鳳至在得知此事後,

於將此事上報給了宋美齡。

此時宋美齡正和蔣一起積極鼓吹新生活運動,

旨在改造社會道德與國民精神。

得知此事後便向蔣反映了此事,

蔣聽到後也是十分的生氣。於是張靈甫被判入獄十年。

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張靈甫才得以重返戰場。

在戰場上他大放異彩,取得了不少戰功。為抗戰做出了貢獻。

縱觀其一生,有功也有過。俗話說得好:"功就是功,過就是過。"

人總是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不是麼?

另據張靈甫遺孀(後來再娶)、逾八十高齡的王玉齡女士回憶,

曾與其夫老部下劉光宇談起此事,發現張殺妻非為奸情,

當地也有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活動,

張靈甫擔心妻子可能沾了共產黨的邊,

但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又不便聲張,

於是就暗地裏向妻子盤查,不料吳海蘭對此保持沉默。

張靈甫不能接受吳海蘭通共,對愛妻的"背叛"行為極為震怒。

身為軍隊高級指揮官,妻子是中共間諜。

聲張出去全家有殺身之禍,

留在身邊或縱之而去也無疑是定時**。

隻有殺之滅口,偽稱情殺或一時衝動。

罪不致死,至少不會連累父母家人。

吳海蘭涉嫌取走張隨身軍事文件的版本傳聞也很廣。

其時正值國共大戰,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又神通廣大,

使張靈甫擔心妻子被人利用或真的通共,多番追問不果,

吳海蘭又態度惡劣,遂起殺妻之心。

隻為事涉敏感,張靈甫有口難言,

惟托詞感情糾紛吃啞巴虧。

吳大雄對這個說法認為是不可信的。

因為殺人第一現場在韭菜地裏。

請問"韭"字何解?

(全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