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代表蔣許諾,隻要傅作義撤到青島,則由美軍援助南撤,
屆時一定任命傅作義為東南軍政長官,統領所有的國民黨軍隊。
傅作義當然知道蔣介石的用意,便鄭重地回複:
"想我半生戎馬,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至於個人榮辱,更不在意。國家大局高於一切。我是炎黃華胄,
隻要對國家民族有利,對人民有利,個人得失又何足道哉!"
蔣緯國見無可挽回,隻好回南京複命。
在走之前,他交給傅作義一份名單。
傅作義閱罷大吃一驚,左右為難。
原來,蔣緯國此來還有一個目的,
就是代蔣委婉的肯求傅放自己的黃埔生回去。
這件事令傅作義非常的頭疼。
因為和談的先決條件之一,名單上的這些人都是要抓捕的。
這可怎麼辦是好?傅作義在忠義二字麵前犯了難。
要說傅作義感念蔣對自己的提攜之恩,那是有的。
傅作義一麵決心自己留下來進行和談,
一麵又答應了對方的所請之事,
放任不願意接受改編的中高級將領離開北平。
比如,第四兵團司令李文、第九兵團司令石覺、
第十三軍軍長駱振韶和第十六軍軍長袁樸等人,
以及其餘的多名師長和團長近百人。
此事被傅冬菊知悉後,立即電報給了解放軍前敵總指揮部。
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我黨加大了對傅作義的施壓,
限定了出城改編的最後期限。
截止1949年1月9日,傅作義終於明確了自己的五點訴求,
分別是:
一、平、津、塘、綏多地一起解決。
二、平津地區解放後允許言論和新聞自由。
三、未來新**要有民主和進步人士加入。
四、不接受投降的方式,改以出城整編。
五、希望能夠麵見中共中央領導人。
經過請示,平津戰役前敵指揮部同意了傅作義所請,
並且簽署了《談判紀要》。
不過,黨中央派人在簽字的同時,卻增加了一條新的內容,
將國民黨軍隊出城接受改編的日期限定為1月14日之前。
放任不願意接受改編的中高級將領離開北平。
此刻,李文、石覺、駱振韶和袁樸等人,
尚未來得及離開北平。
傅作義有苦難言,也不禁腹誹連連。
"共產黨出爾反爾,真是欺人太甚!"
可是牢騷歸牢騷,協議書上的內容傅作義還是答應了。
21日,東北野戰軍前線司令部代表蘇靜和傅作義方麵代表王克俊、
崔載之在協議書上簽字。雙方議定成立北平聯合辦事處。
同日,傅作義發布文告,對外正式公布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實施方法細則。
各報刊紛紛登載,南京中央社也發表了這份文告。
北平城的男女老少湧上街頭,奔走相告。
越來越多的人圍在文告前,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
有的聚集在廣播喇叭下一句句地細聽,各報館的號外也被搶購一空,
到處都在談論解放軍,談論著和平解放。
吳大雄的使命也已完成。正準備向北方局的領導同誌辭行。
忽然接到命令,要他去前敵總指揮部一趟,有人點名要見他一麵。
誰呢?當然是參謀長劉亞樓和譚政委二人嘍!
(全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