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②本②作②品②由②思②兔②在②線②閱②讀②網②友②整②理②上②傳②
“康王妃的哥哥,華瀾。他是永和六年的榜眼,文采風流,為人桀驁,曾在兵部任職,後來父皇將他調任戶部,因持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後來請辭在家。”
“此人素喜結交江湖人士,仿效春秋四君,門下養了不少食客。許誌昂若是敬慕他,大可明目張膽前去拜訪,為何私下偷偷摸摸約在一處茶樓見麵,且讓他兒子許為守在門邊,這其中必有玄機。”
含光一聽許為的名字,立刻心跳加快。
“皇上的意思,莫非是康王和梁國私下勾結?”
“當日我出使梁國,所帶隨從不少,皆是從京畿大營挑出來的精兵,結果在邊城遇襲,幾乎死傷殆盡。我那時隻道是康王設了埋伏,現在想想,未必不是梁國出賣了消息,和康王兩下勾結。康王定是許了梁帝不少好處。”
“會是什麼好處?莫非是割讓城池?或是銀兩戰馬?”
“我已經派了人去查,若是康王真的和梁國勾結,梁帝是個貪得無厭的人,利益沒有到手,必定不會坐視康王被禁,或許此次派許誌昂來祝壽,不過是個幌子,其實是想一探虛實,看看康王是否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含光聽罷這一段分析,心裏也不安起來。
霍宸緩緩道:“康王不除,朝局不穩,早晚會有內憂外患。”
“陛下取他性命,不是難事,難就難在如何讓人心服口服。”
“父皇立我為太子之時,已經有很多朝臣私下議論,認為父皇應該歸還帝位於康王。這些年來,康王廣結黨羽,拉攏朝臣。父皇念及太宗恩情,顧及叔侄情義,更怕世人輿論,對他甚是寬容放縱,以至有今日之禍。那份手諭一出,動搖了不少人,我若是殺了他,隻怕天下不服,反倒說我薄情寡義。”
“那皇上打算怎麼辦?”
“含光,你還記得閑雲寺裏的那位僧人麼?”
“你是說,空一師父?”
“正是,若是你能在他那裏拿到一份東西,我便可以殺了康王,永絕後患。”
第 32 章
“是,若是你能在他那裏拿到一份東西,我便可以殺了康王,永絕後患。”霍宸雙目炯炯,閃著一叢奇異的光亮,照得含光心裏竟是微微一顫。
“什麼東西?”
霍宸沒有立時回答,而是放低了聲音,緩緩道:“太宗病危之時,天下初定,中原曆經多年戰亂,已是滿目蒼夷。朝中重臣,邊關大將,手握重權,居功自傲,梁國又虎視眈眈。康王年幼無能,若是傳位於他,很可能改朝換代江山易姓。所以,太宗傳位給父皇,其實是萬般無奈,心有不甘。父皇接手的不過是一個天下初定大局不穩的爛攤子而已。太宗駕崩之前,的確讓父皇給他寫了一份手諭,但並不是歸還帝位於康王,而是讓父皇保證康王一世無憂安享榮華,便是他謀反,也不得要他性命。”
原來如此,含光不由心裏感喟,看來太宗早已料到有今日之事,作為開國帝君,他的確有遠見之明,也有識人之術。隻可惜一生征戰英年早逝,留下的血脈也唯有康王和宇和公主而已。
“太宗病危之時,後宮嬪妃與康王皆不在身邊,隻有拱衛司指揮使秦向烈守在身旁。太宗薨後,父皇在宮裏翻了個遍,都沒找到那份手諭,不久,秦向烈辭去拱衛司指揮使之職,出家為僧,便是閑雲寺的空一。”
含光一怔,怪不得他武功已至臻境,拱衛司臥虎藏龍,那一個不是身懷武功絕學之人。
“你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