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沉悶的西北不同,儀國都城長安此時正熱鬧,因為會試的張榜排名牽動著每個學子的心。麵對長長的榜單,幾家歡喜幾家愁。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前三個排名公布出來,險些擠爆了站在前排的人的頭。上麵寫著,第三名周敏臣,第二名百裏穆,第一名林慕之。
周敏臣的名字在儀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琅琊王周止的獨子,六歲作詩七歲作賦,自小冠以神童之名。前代有位大儒曾說,若論天下文章,周敏臣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可是看皇榜,前麵兩個人是怎麼回事?
誰都不知道前麵兩個人的來曆。整個儀國都等待著半月之後的殿試,揭開他們神秘的麵紗。
即將殿試,京城的儒生們都沉浸在極端的興奮中,哪怕攝政王陣亡的消息傳入京城、朝廷下令舉國哀悼,也不能降低他們的熱情。
不過,就因為這個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人們的談資又多了不少。有人哀歎攝政王被奸人所害,國家痛失柱石;有人痛斥林致、孫繼龍等人賣國求榮,殘害忠良;有人憂慮小天子尚未親政,國家前路渺茫;有人期待琅琊王能主持大局,穩定朝綱……總之眾說紛紜,各抒己見。
尚陽閣是京城最大的旅舍,也是平時文人雅士的集會之所。且不說這裏的文人字畫、雕欄玉砌,就是一直焚燒的香料,一般的旅店也配不起。正是科考的時候,這裏更是人滿為患。
今天,尚陽閣所在的整條街——鍾鳴街擠滿了人,原因很簡單,玲瓏郡主要到了。
十一歲上戰場,十四歲領兵,十五歲協助父親平定蜀王叛亂,親自取得了蜀王的人頭,十六歲火燒勃國全軍,迫使勃國國王親自遞交投降書,獲封掌政郡主。如今她十七歲,在突厥軍隊裏七進七出,殺敵三萬,火燒突厥國糧草,力挽狂瀾,保全了雲安城。
街頭巷尾,坊間酒肆,到處都在傳揚著她的故事。
巾幗不讓須眉,不外如是。
城門口卷起一陣風塵,兩隊先導士兵分列道路兩側,為大軍清出一條大路。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儀國縱橫無敵的皇屬軍掛著白幡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莊嚴而悲壯的軍樂響了起來。
走在最前麵的是安玲瓏。那個有“白狐公子”之稱的女子騎著一匹棗紅馬,穿著一身鎧甲,外麵罩著一身喪服,腰間掛著惹人矚目的相思折扇,簡單的發髻上別了一朵雪白的玉蘭。她的身子挺得很直,臉色慘白,但目光炯毅——那是睥睨天下的目光。
玲瓏郡主的身後,是儀國引以為傲的白狐軍,雖隻有六七十人,但每個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英雄。
再後麵是攝政王安鎮山的棺槨。這位儀國的戰神終於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心願,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儀國自開國不過二十年,先帝——也就是當年周朝儀國公世子、安鎮山的長兄安允成——審時度勢,豎起義旗推翻了周朝暴政,建立了儀國,開疆擴土,安定百姓。
去年三月,先帝駕崩前頒布遺詔,由皇太子安瑞鵬即位。叔父英王安鎮山為攝政王,總理軍務;擢舅父周止為琅琊郡王,監管朝政。那時,安瑞鵬年僅九歲,次年改號貞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