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段(1 / 2)

現了一片短暫的沉靜,但是很快的,人們又開始各自埋頭忙碌。

葉子捏捏杜晗宇的肩膀,“你小子又長個兒了!來吧,十倍重力。”

安戈正在調閱突擊者二號的詳細結構圖,頭也不回地說:“十二倍,要給我一個極限成績。”

葉子衝天直翻白眼:“非人類就是非人類!行,你是老大你說了算!”

旁邊離得近的幾個組員都小聲笑了起來,能讓葉子不問理由就照辦的人可不多。

中央控製室裏剛才那種過度緊繃的氣氛終於開始有些放緩下來。

距離中央控製室不遠的地方,蕭岺獨自坐在休息室的床邊,一米八零的身體此時蜷成了一團,一直在輕微但急躁地前後晃動著,像是被人在尾椎上安了個觸壓式彈簧。三十出頭的少校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目光的焦點卻不在手上的任何一處,嘴唇神經質地顫動著,不斷輕聲地對自己說:“有辦法,一定能想到辦法的……”

有人敲了敲門,然後走了進來,不算小的動靜卻像是絲毫沒能引起蕭岺的注意。

安戈站在那裏看了蕭岺一會兒,然後打開手裏的便攜式光屏放到他麵前。

光屏上是突擊者二號的分解圖,三維旋轉到宇航器後部靠近推進器的位置,被人伸手按了暫停。

安戈指著畫麵中推進器組一側不遠處的維生模塊問:“怎麼會想到把維生固件放到這裏?”

蕭岺幾乎是下意識地叫出了聲:“這不是錯誤!是修正!”

安戈表示讚同:“我看過推進器的設計圖。就新型的巢式推進器而言,這個常規意義上的危險位置實際上很安全,尤其是為了保護推進器,這一部分的外殼設計無論是材料還是形狀和反射點都要比宇航器的其它部分更堅固,應該說把維生模塊換到這個位置是個突破性的優化改進。最起碼,在抵抗宇宙射線這方麵要比一號的設計更合理。”

蕭岺的搖晃頻率稍微慢了一些,轉過頭來望向安戈:“所以還有希望,對嗎?”

安戈點了點手上的便攜式光屏,讓那個宇航器的三維圖像又旋轉起來,“秦剛熟悉這個機型的所有設計特點,而且他是一個老兵,一個有真實戰場經驗的老兵。在發生意外時,他會選擇最合理的規避方式。如果我是他,會在情況變得最壞前就放棄對宇航器的低效控製,把人員都轉移到維生艙裏去。放慢呼吸,降低血液循環速度,減少任何不必要的消耗,可能的話最好是進入半休眠狀態,等待救援。”

蕭岺的眼睛亮了起來:“如果維生係統沒被徹底破壞,那這樣他們至少能堅持六到七小時。”

安戈看著他:“現在我需要你的幫助,畢竟你才是二號機的最終設計者。”

蕭岺甚至沒問安戈怎麼會出現在這裏,站起來就亟不可待地朝外走:“需要我做什麼?”

安戈與他並肩同行,“備用機的性能需要調適到最理想狀態。另外,我還要做幾個小改動。”

安戈所謂的小改動,一開口就要求拆除備用機的一組推進器。

“這不可能!”蕭岺態度強烈地表示反對,“少了一組推進器根本就無法達到跳躍初始速度。”

“可以降低機重。”安戈審視著那架被從機庫拉到維修平台上的宇航器。

“除了推進器,你還打算拆掉什麼?”單就技術層麵而言,蕭岺的腦子一旦轉動起來,速度其實並不比安戈慢多少,“問題是我們沒有再做反複測試的時間,計算數值永遠都隻是計算數值。去掉一組推進器能夠推動多大的機重我可以去算,但誰能保證在實飛中這個數值就一定是安全的?”

“沒人能保證,但必須試一試。”安戈問身旁的軍部通訊小組,“專家們那邊的數字出來了嗎?”

“還要幾分鍾,正在動用科學院的銀河光腦進行最後核算。”通訊官回答。

“項目組也做一次計算。”安戈向蕭岺征詢,“兩邊的數據相互核準,要多少時間。”

“半小時。”蕭岺並沒有因為有專家參與而被說服,“但我要先知道你的計劃。”

“時間不多,我簡單先說一下。”安戈點點頭,然後走到備用機安裝著推進器的尾部,用手比了比位置,“我的想法是,在這裏去掉一組推進器,加裝一個減壓艙。我們沒時間去定製專用減壓艙,隻能用製式裝置,不過這個空間應該夠了,以項目組的作業能力,這裏不會有什麼問題。關鍵是我們都不知道突擊者二號具體遇到了什麼意外,從宇航器上自動送回的數據上看,遭遇到過強宇宙射線流的可能性比較大。剛才也說了,維生固件和推進器這一邊的外殼設計針對宇宙射線更堅固也更合理,所以我打算把駕駛員放到這個位置來,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

“放棄宇航器的大部分,隻確保這一小部分的最佳狀態?”蕭岺陷入深思。

“這是救援,”安戈說,“不是科考,除了把人安全送過去和帶回來,其他的都不必考慮。”

“單隻是一個普通的製式減壓艙達不到空間跳躍的標準。”蕭岺開始順著這個思路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