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段(1 / 3)

人為什麼愛生猜疑之心呢?

有一則很有趣的故事。古代有一個人,丟失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他的鄰居偷了。他有心觀察,覺得鄰居走路、說話、神態都象是偷了他的斧子,他肯定鄰居就是小偷。不久,他在自家地裏找到了斧子,再觀察鄰居,覺得他說話、走路、神態竟全然不象小偷的樣子。這位丟斧者為什麼會對同一個人作出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這正說明猜疑是一種主觀的想象和推測,不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

一是心理不夠健康。他們常常會歪曲地理解別人善意的、正常的言行。例如別人讚揚他,他會懷疑是在挖苦、譏諷他;別人批評他,他又會懷疑是攻擊他;別人不理他,他又懷疑別人是在孤立他。狹窄的心胸使他(她)無法容納別人對他的正確評價。

二是思想方法主觀。戴上“有色眼鏡”去觀察人,用別人的舉動來驗證而不是修正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歪曲事實,對別人產生懷疑。

三是缺乏自信。他們總要以別人的評價來作為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標準,很在乎別人的說長道短。而當別人的態度不明朗時,他就往往要從不利於自己的方麵去猜疑、懷疑,自尋煩惱。

四是聽信流言,不作調查分析,產生疑慮。

不管怎樣,猜疑都是人際關係的大敵。它會破壞朋友間的友誼,疏遠同學間的關係,無端地挑起同學和朋友間的矛盾糾紛,也很影響自己的情緒。生活在猜疑中的人,總是鬱鬱寡歡,缺少內心寧靜的。《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她本來身體就弱,加之常常在猜疑中度日,使自己情緒沮喪,常暗自垂淚,結果是身心俱毀,早年夭折。

愛猜疑的同學,首先要開闊自己的心胸,加強自身的修養,培養開朗、豁達、大度的性格。需要澄清的事實,誠懇同別人交換意見;對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過分計較。不必過分在乎別人的態度與說法,“未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走自己的路,任別人評說吧”。這些話都是鼓勵人們心胸坦蕩、豁達開朗的。人生在世,難免受他人的議論,隻要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相信別人也不會跟自己過不去。相反,一切都要按別人意誌去做,自己又怎麼個活法?對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聽偏信,要用理智分析對待,靜觀事情的變化,切勿感情用事。有的人一聽流言,就暴跳如雷,“說風就是雨”,迫不及待地找上門去講理爭辯。由於缺乏調查研究,找錯了說理對象,反倒使自己十分尷尬被動。無端地猜疑別人,理智、冷靜地對待別人的猜疑,這就是我們應保持的正常心態。

第八卷 心理輔導 理解萬歲?先理解別人的不理解

我們常常講"理解萬歲"。這正是我們希求他人同情我們的呼喚。但是,當別人還是不理解你時,又該怎麼辦呢?

正確的態度是:"理解萬歲",先要理解別人的不理解!這是從我做起的第一步。具體而言,遵循如下次序來解決問題:

一.承認別人不理解的現實

二.尊重別人的不理解,認為它總有一定合理性

三.盡可能了解別人為什麼不理解

四.采取讓別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其理解

第八卷 心理輔導 人際關係:溝通不是萬靈藥 胸襟和諒解更需要

不少人以為,人際關係出了毛病主要是由於雙方的溝通存在問題。於是,寄希望於加強溝通和交流。然而,有時溝通並不是促進兩個人相互理解的萬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