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段(2 / 3)

按照詞典的解釋,溝通是指“使雙方能通連”。而在人與人之間架起“通連”的橋梁並非單方麵的機械行動。當雙方的想法和情緒放在一起,發生“化學反應”,可能成為阻礙溝通的障礙。

如果你假定,解決衝突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就會拚命地向對方遊說自己的立場,而把對方的觀點和感受放在一旁。如果對方根據同樣的假定來訴說,你們之間就會形成自說自話的表白,並不能增加彼此的理解。

也許對方完全明白你的想法,但就是不願意讓步和妥協。這時,最好的辦法不是繼續遊說,而是試圖探索對方“不投降”的理由,或者準備接受“溝而不通”的現實。其實,好的關係並非總是“追求真理”,更需要胸襟和原諒。

如果你假定,你和別人的關係有問題必定是他的錯,你就聽不到對方合理的地方,而是不停地重申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正確而對方錯誤。這樣,溝通的努力變成了不斷升級的自我辯解和爭吵。

促進彼此理解的前提,需要首先放下“誰對誰錯”的假定。但事實上,誰願意在別人的指責中放下自己的防禦,反思多種可能性呢?

如果你總是想要所有的人都理解自己、喜歡自己,你就不能容忍關係中存在“張力”。實際上,在人的一生中,並非所有的人際衝突都可以解決。因為關係總是雙方的,對方起碼有一半的權利。你想與對方建立好的關係,對方也完全有權利不想改善與你的關係。麵對這種情況,不少人好像遭受了滅頂之災。但其實不必!在一生中,難道你隻有一樁人際關係嗎?難道除了這個人就沒有別人願意與你交往?就沒有別人值得你去交往?

達到相互理解的重要前提不是溝通技巧,而是雙方是否願意理解對方,是否願意原諒對方。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是多層麵的,不存在一個標準版本。當你與某人的關係出現張力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是否需要為溝通做出努力,是否接受對方的解釋,是否原諒對方的冒犯。

當然,對方也有選擇的權利。有時,盡管你付出了很大努力,可是人家就是不理你。不少人為此感到很屈辱、委屈。其實,人家或不願或無力接受你,是他的選擇,並非一定是你的過錯,你為什麼覺得沒麵子,為別人的選擇承擔責任?

我們不能指望在一個關係中滿足人生的所有需要。可以暫時放下這個看似沒有希望的關係,去建設新的關係。不過,生活總是奇妙的,有時,等待本身就足以令一樁瀕死的關係起死回生。

第九卷 名人交際 海岩談人際關係

我是靠領導和同事的關懷與欣賞坐到今天的位置上的,但憑什麼隻欣賞你不欣賞他?這是需要研究的。機會都是別人給你的,但反過來說機會都是自己創造的。我上升雖不是很快,但能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我自己曾分析過我的長處和短處,短處是文化程度低,那時沒學曆也就覺得你沒文化。長處一是我雖不刻苦,但我很吃苦,打水掃地我都能幹,在基層單位這很重要,關係到你給別人的印象和你的口碑好不好,你要又貪又自私,就沒人喜歡你;二是我和人相處比較謙讓,不喜歡爭,這和我從小的經曆有關,我被動,我不追求特定目標,隻要這件事做得大家都挺高興,目標沒達到就沒達到,沒關係。所以我在單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人;有些人可能能力很強,但鋒芒畢露,不顧周圍人的反應和感受。我從性格上就沒什麼名利心,走了很多單位,領導和平級都不討厭我。⑧本⑧作⑧品⑧由⑧思⑧兔⑧網⑧提⑧供⑧線⑧上⑧閱⑧讀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