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段(3 / 3)

除非絕對必要,不要在會議上,寫字間內當眾批評他人。如果有條件,可找對方單獨交談,而不在他人麵前交談,哪怕就是規勸批評的話說得重一些,也易於為對方所接受。

還須說明的是,在外人麵前規勸同事、批評下屬,有時會有“借題發揮”、“指桑罵槐”之嫌。

第三,規勸與批評需要一分為二。著名公關專家、美國人卡耐基曾說:“當我們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讚賞後,再聽到他的批評,我們的心裏時常就好受得多。”他的話確實非常實在。

規勸與批評需要一分為二,就是要求商務人員,不能將批評對象“照死裏整”、“一棍子打死”。規勸批評別人時,先肯定,後否定,在肯定的基礎上局部地否定,既顧全了被批評者的自尊心,又往往使之有台階好下,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擅長此道者,批評他人之前,還大都愛進行一番自我批評。在批評下屬前,自己先承擔一定責任;規勸年輕人時,表示自己當初也曾“年輕過”;比起標榜自己“一貫正確”來,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第三十八卷 日常見麵禮儀 寒暄與問候的禮儀

手機電子書·飛庫網 更新時間:2007-10-9 15:19:40 本章字數:1409

宣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麵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在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隻向他點點頭,或是隻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麵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麵了”,也可以講:“你氣色不錯”、“您的發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麵,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