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段(2 / 3)

在短信的內容選擇和編輯上,應該和通話文明一樣重視。因為通過你發的短信,意味著你讚同至少不否認短信的內容,也同時反映了你的品味和水準。所以不要編輯或轉發不健康的短,特別是一些帶有諷刺偉人、名人甚至是革命烈士的短信,更不應該轉發。

第三十八卷 日常見麵禮儀 規勸與批評的禮儀

手機電子書·飛庫網 更新時間:2007-10-9 15:19:22 本章字數:1464

規勸,亦即在交談中,對他人鄭重其事地加以勸告,勸說其改變立場,改正錯誤。在這個意義上來講,規勸與批評大體上具有許多方麵的共性,因為批評就是對他人的缺點提出意見。

它們都是至交與諍友之所為。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得罪人”甚至想“看一出好戲”的人來說,他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

它們都是就事論事的。善解人意的人都清楚,“人非聖賢,誰無能過?”但“千裏長堤,潰於蟻穴”。遇事而進言,乃友人之本分。

它們都是對“過失者”的一種關心與負責任的督促。指出他人的缺點與錯誤,找出其薄弱環節,意在使之今後揚長避短,更好地為人處世。這是對“過失者”最大的關心,最大的愛護,也是對其最負責任的表現。

注重說話技巧的商界人士,在規勸與批評他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是表達上要溫言細語,勿失尊重。有人篤信“良言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之說,一上來就對別人猛下“虎狼之藥”,在批評規勸時,什麼話難聽,就非跟人家說這些話不可。

例如,他們在批評別人時,總愛無師自通地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張口閉口“瞧你這德性”,“叫我說你什麼好”,“真不想再理你”之類的套話,滾滾而至。經常一開頭,就讓被批評者心不服,氣不順,產生逆反心理,拒絕進行合作。到後來,還有可能使被批評者“奮起反擊”,反唇相譏,結果雙方勢同水火,終於釀成一場大戰,反目為仇。

碰到這種情況,批評者可能會被批評者“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被批評者也可能會指責對方“你算老幾?”這種情況的產生,關鍵在於批評者下“狠藥”、開“苦口”的方法不得當。

人需要尊重,在批評規勸他人時也別忘了這一點。明智一些的話,在批評規勸他人時,完全可以把同一種意思表達得中聽一些。別忘記,良藥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不成。把規勸批評別人的話,講得動聽一些,利己又利人,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是盡可能不要當眾規勸批評別人。樹有皮,人有臉。當眾批評規勸別人,尤其是以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士為批評對象的話,難免會讓其自尊心備受傷害。當著部下的麵訓斥一名部門經理,當著孩子的麵批評他的父親,都會讓後者長時間地“抬不起頭來”,或許還會因此而對批評者心存怨恨。

不但在規勸批評他人時不要講粗話、怪話、難聽的話,而且盡量不要當眾斥責他人,其原因都是為了尊重被批評者,而不使之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