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普洛奇的生意繼續發展下去之後,他和皮沙買下了一家老罐頭工廠,開始自行裝罐。他將豆芽加上芹菜和其他蔬菜,做成一道美國人喜歡吃的中國“雜碎”菜。普洛奇繼續發揮他虛張聲勢的才能,將罐頭外麵貼上“芙蓉”標簽。有了這個東方名稱,普洛奇又故意將罐頭壓扁,讓美國人覺得這些罐頭來自遙遠的中國,銷路也就出奇地好,簡直有供不應求之勢。
以後,普洛奇一麵擴大生產,一麵將他們的公司改名叫“重慶”,並以“食品聯會”的名義,組織大型的全國聯銷市場,推銷“重慶”生產的食品,給人造成“重慶”是一家規模宏大、資本雄厚的公司印象。就這樣,普洛奇靠虛張聲勢建立起企業形象,很快賺進了一億美元。
5.拿得起,放得下
俗話“拿得起,放得下”,頗有點辯證味兒,對於我們做人來說也是極富於啟迪意義的。所謂“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躊躇滿誌時的心態,而“放得下”則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難或者辦事不順暢以及無奈之時應采取的態度。一個人來到世間,總會遇到順逆之境、遷滴之遇、進退之間的各種情形與變故的。歌德說得好:“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或股者,但一個人能夠永遠做一個人。”這裏,“做一個英雄或股者”,指的便是“拿的起”時的狀態;而“做一個人”,便是“放得下”時的狀態了。說到底,如何對待這‘做得下”,才是真正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英雄氣概或者勝者風範的重要標尺。範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這樣一種心境,就能對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輕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模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王安石的這兩句詩,將“戲事”與“真情”區分得十分分明。按照我們的理解,所謂“戲事”,就是指那些能拿得起、也該放得下的事;能做到如此隨和且隨緣地看待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利害得失與禍福變故,一個人豈有不會“道我贏”之理?
縱觀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狀,難怪乎古人要說“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了。但是,當一個人集榮耀富貴於一身時,他是否想到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危機、有長江後浪逐前浪的窘迫呢?好吧,那就不要過分貪戀巔峰時的榮耀和風光,趁著巔峰將過未過之時,從容地撤離高地,或許下得山來還有另一番風光呢!有一個叫秦裕的奧運會柔道金牌得主,在連續獲得203場勝利之後卻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時他才28歲,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測,以為他出了什麼問題。其實不然,泰裕是明智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運動的巔峰狀態已是明日黃花而以往那種求勝的意誌也迅速落潮,這才主動宣布撤退,去當了教練。應該說,泰裕的選擇雖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無奈,然而,從長遠來看,卻也是一種如釋重負、坦然平和的選擇,比起那種硬充好漢者來說,他是英雄,因為他畢竟是消失於人生最高處的亮點上,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