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段(1 / 3)

。眾百姓聽了我爹爹的書文,感動君王故事,如今怡王祠堂香火極盛,說是君王情緣千古少有,朝拜怡祠可保美滿姻緣;又有說怡王生前執掌度支,到如今太平盛世、府庫充盈,也有拿怡王當財神拜的。您瞧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隻是怡王祠堂香火驟然鼎盛,驚動了官家,總督大人查問下來,才知百姓們是聽了我爹爹的書文才至如此。偏趕上萬歲降旨,命各省督撫育化整俗,要天下百姓盡曉列祖事跡、當今聖德,還從京中教坊派來藝人,將我朝曆代事跡編成鼓書,抄於紅紙之上,張於各門,謂之紅歌,教百姓傳唱。怎奈那些個藝人都是北方人,說的那京師口音,我們這兒的百姓是一些兒也聽不懂,直教了數月,也不見成效,總督大人正無計奈,聽說百姓愛聽我爹爹演說的君王故事,便將我家茶館重新闊建,辟為育化之所,聽書百姓一概不收茶錢,全由官家貼補。我爹爹日講兩場,中間鼓書藝人教唱鼓詞。這麼一來,倒是真見效啊,如今走在南京城裏,隨便個人就能哼哼兩句都門鼓詞兒的,敢情這是借著學歌兒,普及官話了這是。隻我爹爹日講兩場,如今正講到怡王千歲仙逝,君王陰陽永訣。這倆人兒的情緣,死了一個還怎麼好演啊?!那日我問爹爹,他倒說還有主意,您瞧,我說是編的不是?!(笑)

(四平調)

自幼兒隨媽媽開茶館,

多少傳奇事熟記心間。

我爹爹好學問經史讀遍,

演說那當今事雍怡奇緣。

不似那嬌鶯鶯紅娘傳柬,

不似那癡麗娘梅邊柳邊。

不似那美楊妃定情在長生殿,

卻道君王還有三世情緣。

小妞兒整桌椅擺書案,

且看爹爹如何再往下編。

(妞兒下,幕閉)

【探兄王】

(第二場)

(怡魂上)

【怡魂】(念)身喪端陽日,心斷鶺鴒原。

(白)本府,怡王幽魂是也。自雍正八年下世之後,於今已近三載,眷戀兄王,不願轉入輪回。是我大殮之時,兄王以血淚巾帕置於金棺之內,深感兄王情意,隨身攜帶。今日又見我兄王親作祭文一篇,心懷眷戀,不免在地藏王皇父駕前討下法旨,養心殿探望兄王去者!

(二黃散板)

感兄皇將愚弟四時祭奠,

恨不得頃刻間駕至君前。

(怡魂下)

(第三場)

(眾鬼官引地藏王上)

【地】(念)生時承天運,下世為地君。

(白)本座,法王地藏。前世化身大清聖祖皇帝統治天朝六十一載,且喜得國泰民安,陽間事盡,將這花花江山傳與四子胤禛,又命十三子胤祥輔佐其兄執掌天下,凡曆八載,胤祥壽盡,魂歸地府。今日胤禛親作祭文一篇將胤祥祭奠,胤祥感其恩義,向本座討下法旨,前往養心殿探望其兄,未知可曾動身。冥界值司何在?

【鬼官】(白)小臣在。

【地】(白)怡王靈魂可過幽冥界?

【鬼官】(白)啟稟法王,怡王靈魂已過幽冥界,前往養心殿去了。

【地】(白)哎呀且住。想他二人命中注定,本有三世姻緣,如今已曆兩世。本欲待他陛辭之時,令其還魂陽世,未及傳旨。不想這個小冤家走得倒快啊。我不免隱了法身,跟上前去,且看他二人的情義如何,就是這個主意。五殿閻羅何在?

【閻王】(白)臣在。

【地】(白)本座前往陽間公幹,命你暫掌地府,不得有誤。

【閻王】(白)領法旨。

【地】(白)退班。

(眾下)

(第四場)

(殿神上)

【殿神】(念)身棲皇宮院,守護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