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段(1 / 3)

獄。販運私鹽雖犯法但裏麵隱藏著巨大的利差,否則非是如此,文欣又以何來護家,又有什麼資本今日在此與拓跋兄談判。”

“嗬,好一個林文欣啊。”

“也好一個拓跋兄不是麼?”林文欣對著拓跋幹打量的眼神繼續說:“拓跋兄才氣橫灌,聰敏異常,如此之人也應是一個知書達理、修身養性之人,可是偏偏被說好淫樂,不也是拓跋兄韜光養晦的一麵麼。”

“你!”一直以來的偽裝就這樣被揭開,少傾拓跋幹又似在自言自語般對林文欣說:“帝王家多猜忌,若非如此,今日拓跋幹又怎會在此與林兄飲酒作樂呢。”

林文欣之所以會如此猜測,一是憑著這段時日的相處,二也是關於北魏孝文帝的幾位兄弟都因各種理由而橫死。由此觀之,這拓跋幹肯定也是早就看透了這點,所以才故意收斂自己的才氣,而裝出一副放蕩、風流的樣子。

“所以,文欣請求拓跋兄成全。”

“而今怕已不是我成全不成全的問題吧。”拓跋幹有些苦澀地飲了一下杯中的酒,這次怕是又要被責難吧,不知又有什麼罪名會扣到自己的頭上。

“若是拓跋兄肯修飾一下條款,文欣願意放棄所有在邊境的生意,而把這一部分的控製權歸王爺所有。到時王爺無論是繼續以這種暗地掌控,還是直接把那些生意歸入北魏,相信魏王都不會有所怪罪才對吧。”

這樣的生意自是有掙不賠,在這場交易中林文欣舍棄的也不過是一些遲早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若是這事不甩手,也總有一天會被朝廷知道的,錢、財、人到時是什麼都留不住的。

兩日之後,兩國之間達成協議,先前的賠款減半,割城兩座作為雙方的友好城池,兩國居民皆可在那定居,十年之內不得輕易發動戰爭。除此之外卻刻意加了一條:“林文欣此生均不得入朝為官。”

小皇帝看到這個自是很高興,雖然他不知道林文欣是如何做到這些的,但是能不至於那麼喪失權麵,又保住大半個國庫,自是龍心大悅。而至於林文欣雖是個人才,但與這大好的江山穩定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林文欣聽著皇帝對自己厲行的嘉獎,心裏又不由想起了上次在‘食未軒’與拓跋幹的對話:

“小王實在不知為何林兄要多加此一條,以林兄的才能入朝,將來也必定會位極人臣的。”

“嗬,入朝,怕才是真正從此身不由己,脫不了身吧。王爺地位如此顯赫,有些方麵都不得不委屈求成,故斂鋒芒,更何況是文欣呢。”林文欣在告別時還是不忍心奉勸了幾句:“依文欣拙見,這樣的收斂也隻是一時的,拓跋兄若真想安存於世,脫離這深水朝堂才是唯一的抉擇。否則,恐怕前途也是堪憂啊!”

作者有話要說:我更 我更 我作死地更文 都是為了節省白天的時間去圖書館啊~~

50

50、欲說還休念君恩 ...

因為和談的促成,而且又沒有如先前所猜想的那樣喪權辱國,因此這件事也就終於有了個完滿的落幕,而林文欣也一度成為了最新熱議的話題人物。八卦哪裏都有,這無關時代與科技。像這種白麵小生力挫鄰國威猛王爺,拯救心愛人於朝堂之上的故事也被改編成各個版本在民間盛行。

對於林文欣這樣一個人才不能留在廟堂之上擔君之憂,私下裏有很多正直的大臣也覺得確實可惜;可也有些人卻是懸著的一口氣好不容易放了下來,比如說每年接受林文欣饋贈 ‘養老費’的那一批大臣,若是林文欣入朝為官,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該是多麼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