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段(1 / 3)

看。果然,飄香樓兩進屋宇構成一個“日”字,而一條長長的吳門河沿著飄香樓平行流過,就像在“日”下麵加了一橫。

桃兒認識的字不多,不過“旦”字因為經常出現在如雲所教的詩詞文賦裏,所以她比較熟悉。況且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挑葉雙荷的刺兒,如今抓到一個自然不加多待,立刻提出來了。

隻不過因為吳門河位於飄香樓的北邊,若是以上北下南來看,正好是個倒過來的“旦”字。

古代的房子講究四平八穩,即便是青樓也是如此構造,飄香樓能構成“旦”字,大約也是巧合使然。

縱觀飄香樓全景,正中央是花園裏的一座亭子,它與左右兩條道路一起形成“日”字中間的那一橫。葉雙荷暗自以這亭子為基點,畫了一條垂直線。

葉雙荷想著,又把畫轉回上北下南的情形,藥田在這線的左邊,也就是西邊,而它與廚房相靠的最東段正好是在這條垂直線上。而那根木樁離垂直線大約有七八米的樣子。

她也不知道自己計算這些幹什麼,隻是不願意讓大腦放空,一定要找點內容想一想才覺得充實。

見她發呆,桃兒也不搭理她了,任由她在一邊琢磨。

如雲擦完了琴,沒有把琴放回去,卻拿出一塊染成靛藍的棉布將那琴仔仔細細地包好了,最後用布末端打了一個節。

她的動作很慢,比平時還要慢。葉雙荷借著餘光把她的動作從頭看到尾,總覺得有那麼點不太對勁,又說不出是為什麼。

之後的兩三天,葉雙荷繼續糾結賬本的事情,沒有什麼進展。

蕭牧廷隻說要她去找賬本,卻不說什麼時候來拿,讓她急也不是,慢也不是。

如雲的行蹤一天比一天更讓人預料不到。在葉雙荷的印象裏,她從前除了去暖閣彈琴之外很少出門,現在卻天天早上不見人影,而每次出門,都是獨自一人,從不帶上葉雙荷或者桃兒。

葉雙荷曾有一次主動提議要跟她去,結果被如雲三兩句話拒絕了。她現在隻能從如雲離開的方向來推斷她去了哪裏,但是假如如雲不想讓她知曉,這種推斷也沒什麼大用處。

現在葉雙荷唯一可以斷定的是,如雲去過西苑,還去了好幾趟。

連理樹

自從看到寇長白所畫的圖後,葉雙荷就一直考慮著要畫一幅準確的飄香樓平麵圖來用作參考。但是她畢竟不熟悉毛筆,字練了兩個月,還算勉強能寫出個樣子來,可是要畫畫,那就想都別想了。

這樣一來,想做鋼筆的念頭越來越強,隻可惜找不到鳥羽,隻能扭著幹枯的薺菜花蘸墨水代替,隻是畢竟稈子太細不稱手,可她一時半刻也想不出什麼彌補的法子。

桃兒覺得她的行徑無比詭異,葉雙荷跟她也解釋不清楚。

某日,葉雙荷手邊的幹枯薺菜用完了,桃兒正好要去廚房,便想叫她幫自己帶點薺菜回來。

沒過一會兒,桃兒端著個大碗回來了。葉雙荷坐著,一眼看不見她碗裏的東西,隻看見幾根新鮮的薺菜綠油油地支愣在碗口上。

“我叫你幫我帶的是幹薺菜啊……”葉雙荷扶額。

“我知道!我這不是幫你帶了麼!”桃兒把碗放到桌上,從袖子裏掏出幾支幹枯的薺菜來,又道,“這是薺菜花煮雞蛋。你忘了,今天是上巳節啊!”

葉雙荷這才看清碗裏裝的,是幾個煮熟的雞蛋。碗裏還有一些碧色的水,散發出一股薺菜的香味。

葉雙荷記得,即便在後世,也保留著三月三吃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隻不過她一個人生活了太長時間,已經很久沒有人來提醒她這一點了。

關於桃兒口中的“上巳節”,她知道得也不太多,唯一記得這個節日有關的事情就是《蘭亭序》裏的流觴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