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學(1 / 2)

在美麗富饒的嫩江東岸,有一座小城鎮,名為立哈。

立哈鎮,曆史悠久,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它是北方兩省、三江、四縣交彙的富庶地區,除了那條通往京都的鐵路線以外,還有數條高速公路貫穿小鎮,交通運輸可謂是四通八達。

然而,這個擁有5.6萬人口的小鎮並不安於寂寞,近年來可謂是風生水起。因為一個馳名中外的上市大企業,一個帶動了全鎮及周邊農村經濟的農副食品加工廠駐在此城。

當然,它還有一個孕育人才的地方——立哈一中,一所“低調奢華有內涵”的高級中學……

2005年8月15日,正值炎炎夏日,七夕情人節剛過,天上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會麵分開沒幾天,人間的立哈一中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報到日。

盡管才早上八點多鍾,但是夏日的烈陽卻一點都不講情麵,趕上這一日又是晴空萬裏,天氣愈發的炎熱。

在立哈鎮所轄範圍的盛和鄉有一個遠近馳名的小村子名為仁厚村,仁厚村是盛和鄉最大的村屯,人口數量在全鎮所有村屯中最多,民風淳樸,且還算富庶,被民間鄉裏俗稱“村中小巴黎”。很久以前它還有個別名,叫“偏臉子”,至於這個別名是怎麼來的,已經沒有幾個人能說的清楚了。隻是知道在村西頭的一棵不知道已經生長了多少年的大楊樹下,也就是出村的位置,有一塊大石碑,上麵刻著三個大篆字——偏臉子。

我叫劉東財,今年16歲,名字雖然略顯俗氣,但卻有紫氣東來,財源滾滾之意,便是出生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村子了。

小生不才,正是今年立哈一中高一新生,考上的哦!公費讀書,這個自豪勁,別提多爽!就這都已經開心了一個暑期了。可能有人會問,公費有什麼好處嗎?答,公費就是每年少花好多學費錢,就這麼簡單。

今天是立哈一中入學報到開始的第一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一個人拎著行李在全家人的目送下坐著免費的麵包車就朝著立哈鎮出發了。為什麼是免費的麵包車呢?這是另外一個小故事。

讀初中的時候,我的初一班主任李老師和我的關係還是不錯的,而她的姐姐在立哈鎮開了一個小飯桌。小飯桌,我就不需要多做解釋了吧,類似食堂。因為立哈鎮離家裏十多公裏的路程,所有非立哈鎮本地學生都要住宿在學校,而學校並不提供食堂,學生就隻能在校外自己找小飯桌。為了我們這些小客戶不被其他的小飯桌搶走,李老師的姐姐就雇傭了一輛輛麵包車來各個村子接那些已經答應李老師來她姐姐家小飯桌吃飯的新生們。還別說,這些商人真是有頭腦啊!

小飯桌在新校區旁邊,而我們住宿是在老校區,所以,來到立哈的第一首要任務就是到老校區辦理入住入學手續。

立哈一中的宿舍樓和教學樓並不在一個地方。宿舍樓所在的地方是立哈一中的老校區,而教學樓在新校區,兩地的距離也不算遠,走路要十幾分鍾。新的宿舍樓位於新校區,目前還在裝飾裝修之中,一年之後才能入住。所以,高一整個學年,所有新生晚上要在這裏住宿,白天去新校址上課,每天下晚課都會有幾名值班老師和校警沿途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