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學(2 / 2)

在我拿到寢室鑰匙找到寢室房間的時候,一股潮氣撲麵而來。入目所見,這裏是一個十二人寢室的小寢室,占地麵積也就十幾平方的樣子。但是不是你想像中的一個人一張床的那種,也不是上鋪一個人,下鋪一個人的那種,而是一張大床上下鋪,上鋪睡三個人,下鋪睡三個人,兩張大床緊挨著,睡十二個人的那種。所以我稱呼它為小寢室,而不是大寢室。因為屋裏空間不大,除了這兩張能睡下十二個人的床以外,沒有別的東西了,就連一張桌子都沒有。當然,牆上掛著的一麵鏡子和牆角放著的一個拖布、一個掃把,外加一個簸箕就成了這個寢室的標配“道具”了。

老校區除了我們住宿的這棟樓以外還有一棟原來的教學樓,不過已經閑置了很多房間,一些充當了教師宿舍、一些則是用來辦公。

在宿舍樓前,還有一個場地,應該是原來的體育場,除了一些閑置而且上了鐵鏽的單雙杠、木馬以外還搭起了一些架子,用來給住宿生曬被子和衣物。

一圈圍牆和一扇大門將這兩棟已經不知道多少年的房子還有這片閑置的場地圍在了中間。這就是接下來一年我要居住的地方。

立哈鎮說小不小,說大不大。從老校區前往新校區,隻需要從門前這條主街道向東走個幾百米,到十字路口再右轉個彎,再走個幾百米就到了。

新校區的北麵有一棟教學樓,教學樓的東麵是一個小花園,教學樓的前麵是體育場,西麵則是我們出入的唯一校門,而校門的右側是一排平房,除了門衛室以外,有幾個庫房,還有幾個旱廁,大門的左側是自行車停放處。

可能有人會想既然有教學樓,洗手間不是應該在室內嗎?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古老的旱廁呢?然而這個問題,我隻能回答是為了省水嘍!

雖然立哈一中沒有大城市中那些中學一般氣勢磅礴、也沒有那麼占地廣闊、更沒有那麼多的設施健材,但這裏也同樣孕育了無數的人才,輸送到全國各地的各個行業,而其中不乏政界高官、商界大佬、高端精英。

最重要的是,這裏是我的母校。

它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變化,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成長,承載了我的青春,不,是我們的青春,充滿了我們那三年的歡歌、笑語、壓抑、動力,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戀曲。

我們的青春在悸動,而那三年就是它最活躍的時候。

立哈一中,青春悸動的那些年,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