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音樂的內容,非大家指導見不到高天厚地的話,我也有另外的感觸,就是學生本人先要具備條件:心中沒有的人,再經名師指點也是枉然的。
為了你,我前幾天已經在《大英百科辭典》上找Krakow[克拉可夫]那一節看了一遍,知道那是七世紀就有的城市,從十世紀起,城市的曆史即很清楚。城中有三十餘所教堂。希望你買一些明信片,並成一包,當印刷品(不必航空)寄來,讓大家看看喜歡一下。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三日夜
……周揚來過好幾次,最近一回彈Ravel[拉凡爾]①給我聽,算是已經交卷了的。不但Ravel氣息絕無,連整個曲子都還團不攏來。好比讀文章,破句不知讀了多少,聲調口吻與文章的氣勢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我對他真沒辦法,一再問我意見,我又不好直說,說了徒然給他泄氣,我又不能積極給以幫助,真覺得又同情又失望。
①拉凡爾(1875—1937),法國作曲家。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夜
星期日(十七)出去玩了一天。上午到博物館去看古畫,看商周戰國的銅器等等;下午到文化俱樂部(即從前的法國總會,蘭心斜對麵)參觀華東參加全國美展的作品預展。結果看得連阿敏都頻頻搖頭,連喊吃不消。大半是月份牌式,其幼稚還不如好的廠告畫。漫畫木刻之幼稚,不在話下。其餘的幾個老輩畫家,也是軋時髦,塗抹一些光光滑滑的,大幅的著色明信片,長至丈餘,遠看也像舞台布景,近看毫無筆墨。//思//兔//網//
柯子歧送來奧艾斯脫拉①與奧勃林②的FrancK[法朗克]③Sonata[朔拿大,奏鳴曲],借給我們聽。第一個印象是太火暴,不夠Franck[法朗克]味。volume[音量]太大,而melody[旋律]應付得太粗糙。第三章不夠神秘味兒;第四章violin[小提琴]轉彎處顯然出了角,不圓潤,連我都聽得很清楚。piano[鋼琴]也有一個地方,tone[聲音,音質]的變化與上麵不調和。後來又拿出Thibaud一Cortot [狄博一柯爾托]①來一比,更顯出這兩人的修養與了解。有許多句子結尾很輕(指小提琴部分)很短,但有一種特別的氣韻,我認為便是法朗克的“隱忍”與“舍棄”精神的表現。這一點在俄國演奏家中就完全沒有。我又回想起你和韋前年弄的時候,大家聽過好幾遍Thibaud-Cortot[狄博-柯爾托]的唱片,都覺得沒有什麼可學的;現在才知道那是我們的程度不夠,體會不出那種深湛、含蓄、內在的美。而回憶之下,你的pianopart[鋼琴演奏部分]也彈得大大的過於romantic[浪漫底克]。T.C.②的演奏還有一妙,是兩樣樂器很平衡。蘇聯的是violin[小提琴]壓例Piano[鋼琴],不但volume[音量]如此,連music[音樂]也是被小提琴獨占了。我從這一回聽的感覺來說,似乎奧艾斯脫拉的tone[聲音,音質]太粗豪,不宜於拉十分細膩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