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段(1 / 3)

改正時不許看譜(當場把譜從琴上拿掉的),隻許你一邊背,一邊改正。這種教授法,你認為怎樣?——我覺得不合理。(一)背譜的快慢,人各不同,與音樂才具的高低無關;背不出即不上第一課,太機械化;(二)改正不許看譜,也大可商榷;因為這種改法不夠發揮intellectual[理智的]的力量,學生必須在理智上認識錯的原因與改正的道理,才談得上“消化”,“吸收”。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

練琴一定要節製感情,你既然自知責任重大,就應當竭力愛惜精神。好比一個參加世運的選手,比賽以前的幾個月,一定要把身心的健康保護得非常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場競賽。俗語說“養兵千日”,“養”這個字極有道理。

你收發家信也要記賬,平日可以查查,有多少天不寫信了。最近你是十月十二日寫的信,你自己可記得嗎?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

① p=plano弱,mp=mezzo-piano中弱,mf=mezzo-forte中強,f=forte強,ff=fortissimo很強。

①韓德爾(1685—1759),巴羅克後期偉大的德國作曲家,一六二六年入英國籍。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

你為了俄國鋼琴家①,興奮得一晚睡不著覺;我們也常常為了些特殊的事而睡不著覺。神經銳敏的血統,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常常勸你盡量節製。那鋼琴家是和你同一種氣質的,有些話隻能加增你的偏向。比如說每次練琴都要讓整個人的感情激動。我承認在某些romantic[浪漫底克]性格,這是無可避免的;但“無可避免”並不一定就是藝術方麵的理想;相反,有時反而是一個大累!為了藝術的修養,在heart[感情]過多的人還需要盡量自製。中國哲學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製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製。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該記得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彈完了琴,看見聽的人都流著淚,他哈哈大笑道:“嘿!你們都是傻子。”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這當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這境界作為你終生努力的目標。羅曼羅蘭心目中的大藝術家,也是這一派。

(關於這一點,最近幾信我常與你提到;你認為怎樣?)我前晌對恩德說:“音樂主要是用你的腦子,把你蒙蒙嚎嚎的感情(對每一個樂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確了,然後你的technic[技巧]自會跟蹤而來的。”你聽聽,這話不是和Richier[李克忒]說的一模一樣嗎?我很高興,我從一般藝術上了解的音樂問題,居然與專門音樂家的了解並無分別。

技巧與音樂的賓主關係,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無須逢人請教,再在你我之間討論不完,隻因為你的技巧落後,存了一個自卑感,我連帶也為你操心;再加近兩年來國內為什麼school[學派],什麼派別,鬧得惶惶然無所適從,所以不知不覺對這個問題特別重視起來。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夭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切有名的virtuoso[演奏家,演奏能手]也犯的這個毛病,不過程度高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