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粗布少年(1 / 2)

人族在北疆的依靠是一座上古流傳下來的古城,名叫‘北陵’,取北疆朝陵的意思。

此城曆經數千年,曾被巫族攻陷過,也曾擴建過,它接來一批又一批的人,也送走過無數人,有的人來過又走了,有的人來過,再也沒有走出過……

今天它又迎來了一個少年,一個看似很平凡的少年。

他身著普通但很幹淨的粗布衣服,本該殘留青澀的年紀卻有著久經世事的沉穩,粗布麻衣亦不能遮掩他骨子裏的溫潤與高貴。

他進了這座古城,詢問數人後向著城中威武侯府走去。

魏武侯府坐落在城中,就像一個城的定心骨,原本也是如此,侯府占地麵積很大,卻沒有侯府應有的恢宏模樣,與其說它是皇朝兩大武侯府之一,不如說它是一處軍營,因為建築不見幾個,練兵操場倒占了其中大半。

今日裏威武侯府很是熱鬧,或者說是嘈雜,因為這裏今日聚集的大多是一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沒有穿甲胃的年輕人,而他們今日所求正是三座演武台上那雜亂堆積如小山一般的一套套黝黑冰冷的盔甲,以及被冠上一個很普通卻令整座中州敬仰的名號‘徐家兵’!

中州的年輕人以及其祖祖輩輩,都在‘徐家兵’的傳聞中長大,沒有徐家兵世代鎮守北疆,就沒有中州百姓安定的生活,這裏沒有貧富貴賤,沒有王侯凡民,也沒人詢問你的出生來曆,這裏有的隻有一起廝殺的戰友,一起征戰的兄弟,他可能是一介平頭百姓,可能是個王侯子弟,也可能是未來天下之主。

中州大地四麵環敵,守衛中州大地的士兵是最為高尚的職業,每一個王侯將相都是由無數戰功堆積起來,每一代皇朝之主俱是軍旅出生,夏烈皇是,東方陛下也是。

世間都知夏烈皇與東方陛下曾是結拜兄弟,後來一個入軍徐家兵,一個入鎮東軍,一個成了皇朝之主,一個成了三大武侯之一的東武侯,後來東方陛下伐夏立周,三大武侯才成了兩個。

前些日子戰線傳來消息,需要三千年輕士兵,組建一支精英騎兵‘噬魂’!沒有人強迫,沒有人懸賞,甚至還需要選拔,淘汰,但依舊有中州大地各個地方趕過來的年輕俊傑,勢要擠滿整座操場。

操場被人群分成三塊,每一處都有著一個演武台和聚集的數千人,過於龐大的基數讓人群的分類更清晰了些。

第一座演武台上一杆旗幟飛揚,其上一個字‘虎’,台下的年輕人大多身體壯實,臂膀袒露與寒風之中顯其強壯。

第二座演武台同樣造型,不同的是旗幟上的字為‘狼’,台下年輕人體態雖沒什麼特征,但眼中那一縷縷精芒顯示,這些年輕人並不簡單。

第三座演武台上的字為‘豹’,其聚集的年輕人大多體型矯健,其中還有些儒家子弟模樣的年輕人。

其中數第一座演武台吆喝聲最為洪亮,都快要蓋過其它兩座,誰讓是這一群肌肉暴力男聚集地呢。

“第兩千四百三十二號,葉甲。”第一座演武台後方坐著一個中年將領,手裏拿著一個厚厚的名單簿,劃去了一個名字,然後讀著下麵的那個名字。

“哎!來了!”下麵一個少年的聲音接道。

“讓一讓,來,都讓一讓……”

一個少年在人群中擠推著終於登上了演武台。

少年走上演武台看著四個大小不一的銅墩,左敲敲,右摸摸,來回踱步思考著。

這四個銅墩乃是軍營中士兵練力氣的把式,分別是五百斤,八百斤,一千二百斤與一千八百斤,今日這四種重量的銅墩正作為參軍的考核,提起五百斤者可入軍為兵,提起八百斤者可做十夫長,一千二百斤者可為百夫長,一千八百斤者為千夫長,如果人數超出的話就需要以拳頭來說話了,畢竟都是年輕人,誰能服誰?雖然還有更重的銅墩,但誰也不指望這群年輕人可以提的起,因為兩千斤以上那可就搭到先天圓滿的邊緣了。

“喂!那個小子,你行不行啊,不行趕緊下來,別浪費時間!”

“就是,不行就下來吧,瞧那胳膊,都還沒咱大腿粗呢。”

“哈哈哈哈…”又是一陣哄笑。

不過卻沒有嘲笑的味道,凡事來參軍的都是真男人,沒有力量還想參軍的更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因為參軍不是玩鬧,更多的力量代表著活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也就是死亡的幾率就越大,一個連死亡都不怕的少年,他們拿什麼去嘲笑。

少年沒有搭理台下的哄叫,轉頭對著台後的中年將領道:“將軍可以給個再大點的銅墩嗎?”

話落,台下安靜了……

引得其它兩座演武台眾人紛紛側目,疑惑不已。

再大點的銅墩?這小子是開玩笑還是腦子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