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一次性記錄的瞬間表演。
簡單說來,就是在同個場景中,將所有發生在此背景下的戲份一次性拍完。避免劇組補拍造成的人力物力,以及資金上的浪費。
例如,慈善堂這個大環境。
盡管年代不同,但是杜雲修戲中的爺爺、父親,都有在此給病人看病的戲份。因此場記做好記錄後,便可以開始分切拍攝、非順序性的跳拍。
在何導的精益求精下,道具組對每一個布景都相當考究。
單是這慈善堂,就是專門按清晚期的照片複原的。其中的一些櫃椅,現做太新,於是花了價錢從其他地方購買、租賃,或者做舊。
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很有年代感。
古色古香的中藥店掛著一塊“慈善堂”金漆隸書橫匾。
門外貼著一幅“人參鹿茸”“精製上藥”的八字楹聯,清俊永雋,帶著兩分貴氣。
踏入藥鋪,正廳掛著山水字畫,擺放著供求診人休息的酸枝台椅。
左手邊靠牆的地方請了一尊藥王神農氏的神台。除了平日的祭拜外,學徒的拜師儀式也在此進行。選擇吉日,以三牲禮拜,再由杜雲修的爺爺發一封紅包,才算做禮成。
中藥店的分級很嚴格。
學徒是最低級的,往上分別是:打雜、尾櫃、二櫃,以及頭櫃。在殷觀棋幼年時,家族很興旺,慈善堂光是跑腿的學徒就好幾個。
鏡頭一開始呈現的,也是淡淡的中藥氤氳中,學徒忙乎的景象……
頭櫃和二櫃主要負責買賣藥材,在右手邊的台櫃上進行。
旁邊放著算盤、分戥、藥盅、鍘刀等工具,後麵豎立著高約一米二的百子櫃。顧名思義,這種木質藥櫃約有一百個抽屜,裏麵裝滿各種藥草,用毛筆小楷寫了小簽子標在了小抽屜外側,最常見的是“八珍”——川芎、當歸、熟地、白芍、黨參、白朮、茯苓及甘草。
年幼的殷觀棋很是頑皮。
每次父親讓他好好學醫,把草藥洗、焙、曬、鍘、刨一遍,最後殷觀期總能把草藥碾成渣渣。
鏡頭一晃。年幼的殷觀棋在碾磨的過程中變成少年,但依舊是對中藥醫術不放在心中的模樣……
不過這個鏡頭隻有幾幀。
因為接下來就是戰火紛飛的劇情,以及幾年後殷觀棋成年了,擁有了自己的藥房。
何導喊了聲“卡!”
場記立刻記錄,拿起數碼相機,對著演員們拍了照片。
在過去,為了防止後麵續拍的戲份穿幫,每次都是動手記錄演員的服飾配件。現在有了相機之後,則直接拍照存圖。等到下場連續性的戲份開拍時,造型師便可以對著此次存檔的照片裝扮。
杜雲修也趁機醞釀了一下情緒。
剛剛的那個鏡頭,隻拍了一兩分鍾,主要是表現殷觀棋無憂無慮中帶點小狡黠的少年模樣。整個眉眼都是輕鬆飛揚的,沒有經曆過一點兒的滄桑。時光在他身上呈現出來的是朝陽般的生氣與美好。
這跟杜雲修比較沉靜的性格不太相同。
但是杜雲修演得卻很自然。身為演員,除了揣摩不同的人物性格外,多思考,多觀察,也很重要。
就比如剛才拍攝的那個心理狀態,杜雲修就參考了藤澤和蔚逸飛的性格。
年輕、活力,頑皮。
平日觀察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情況下是如何反應的,通過組合、吸收、思考,在相似類型的角色基礎上,再融合自己對這部劇的理解,以角色的性格揣摩劇情,再次演繹,填補細節,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物……
*** *** ***